日前,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庆丰村种粮大户丁云华在承包的水田里走了一圈,望着刚刚建成的重点防护林示范区,他对今年粮食丰收信心更足了:“重点防护林建成后,对我们种粮大户来说肯定是件好事,一来可以有效应对台风等突发性自然灾害,二来还可以美化环境,使人赏心悦目嘛。”丁云华种的150亩甜瓜和西瓜即将上市,眼下正为1200亩粮食忙碌,他是重点防护林示范区建成后的直接受益者。“尽管今年春季雨水较往年多了一些,但是秀洲区对于重点防护林建设丝毫不放松。”区农经局林特站相关人员介绍说。今年1至4月,秀洲区完成建设重点防护林工程2013亩,完成省林业厅下达2000亩任务的100.6%,建成新塍镇陡门村台湾农民创业园和王店镇庆丰村等两个重点防护林示范区。截至目前,秀洲区共建成重点防护林示范区面积1万余亩,新塍镇大寨路沿线重点防护林示范区、洪合镇泰石桥重点防护林示范区、王店镇镇中片重点防护林示范区等8个重点防护林示范区已经绿树成荫。
科学规划防护林示范区
“秀洲区围绕建设‘森林秀洲’的目标,在重点防护林示范区建设前期,重点加强了‘两区’内防护林建设的规划设计,从地形、地貌、环境条件等多方面进行现场勘察。”秀洲区农经局林特站工作人员说。同时,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制订最优建设方案。在重点防护林示范区树种的选择上,全部采用了防护性强、适应性强、生长快、稳定性好和经济价值高的珍贵乡土树种,如榉树、香樟、黄山栾树等。
林特站工作人员还告诉笔者,该区引入“两区”主体投资绿化造林,坚持生态优先、属地管理的原则,谁投资、谁受益、谁管护,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确保了重点防护林示范区建设资金,收到了绿化增量、主体受益的多赢效果。
专业管护城乡“绿色长城”
“这条路叫大寨路,连着西吴、新庄、天福和万民4个村,全长有9000米。”新塍镇农技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路边的这条林带按照‘林权到户’的原则,向农户租用土地,全部种上了树。”笔者在新塍镇大寨路沿线重点防护林示范区看到,一棵棵香樟、榉树、湿地松、大叶女贞等已长得有碗口粗。
三分栽,七分管,栽是基础,管是关键。在重点防护林的管护上,秀洲区推行以林权到户为主、护林员巡护为辅的管护模式,建立农户绿化责任卡,签订管护协议,明确林权归属,并按约定比例分成,真正使“人定心,树定根”。这样一来,老百姓既是树木的管护者,又是利益的收获者,有效提高了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从根本上解决了绿化管护难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区林权到户绿化管护模式覆盖面达80%以上,逐步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分明、利益共享、监管有力的新型平原林业管理体系,一条条联结城乡的“绿色长城”成了秀洲的一道独特风景。
董时纲 朱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