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竹园盖上“被子”笋农效益翻番

  □本报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讯 这些天,温州泰顺县竹里畲族乡石角坑毛竹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罗祖华显得格外高兴,因为今年他合作社的春笋产量特别高。“出笋率比往年至少高出了一倍。”罗祖华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以往,过了清明节自己竹林的出笋量就不多了,今年直到现在还不断有新笋冒出来,“种了这么多年毛竹,一亩地挖出上千斤春笋的,还是头一回碰到,这全靠给竹园盖了层神奇的‘被子’。”
  罗祖华说的给竹园盖“被子”,就是当地采用的“毛竹覆盖春笋冬出”新试验。竹里畲族乡林业站站长林永禄介绍说,和传统种植一样,这种种植方法也是先松土,再施有机肥,接下来最重要的一步,是要在地上铺上一层砻糠、稻草等覆盖物,“这些有机物可以起到增温和保温的效果,让笋‘觉得’温度和湿度更加舒服,以为春天已经到了,提前开始长大。”林永禄告诉记者,通过试验对比,他们发现,采用“毛竹覆盖”技术后,春笋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而且出笋期也可以提前到春节前,比原来足足早1个多月。
  出笋期的提前,给笋农带来的是“真金白银”。“春笋最讲究尝鲜,上市越早价格就越高。”罗祖华告诉记者,今年,他合作社的春笋春节前就大量上市了,每公斤卖到近30元,比节后春笋高出了一倍多,亩收益有上万元。
  据了解,泰顺县竹里畲族乡的“毛竹覆盖春笋冬出”技术已经被温州市列为了6个科技富农强镇专项计划之一,得到了专项扶持经费支持,当地已经有4家合作社开始采用这项新技术,今年,竹里畲族乡还将进一步推广试种面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