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村里有了插秧机、烘干机,我家的3.5亩口粮田也开始种早稻了。”上虞市小越镇冯柯山村78岁的农民王岳芳对笔者说,从去年开始,十多年没种早稻的他,又种起了早稻。“不过现在跟十年前大不同了,我只要一个电话,合作社就会替我种好、管好。”
王岳芳的家人都在外地工作,每到种早稻的季节,他就感到力不从心。如果雇人种早稻,成本又太大,近10年来,他就只种一季晚稻。
去年,村里的建越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始为村民提供水稻种植农机一条龙服务,耕田、育秧、机插、统防统治、机收、烘干等全程机械化服务彻底消除了村民们的顾虑,种早稻已经变成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农民和合作社签订农机作业合同后,他们只需打一个电话,我们的农机就能及时到田头作业。”该合作社理事长王建波说。
更让农民高兴的是,农机服务不仅使他们种早稻省力又省钱,而且还能从种早稻中获利。王岳芳告诉笔者,按每亩早稻500公斤的产量计算,除掉各项农机作业的支出500元,还能收入1000元。“有了建越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的农机作业全程服务,像我这样的老头也都能种早稻了。”他笑呵呵地说,去年他种植的3.5亩早稻,让他净赚了3000多元,如今村里像他这样重新种起早稻的农户越来越多。
同样获利的还有农机专业合作社。仅去年机插水稻1.1万亩,建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服务收入就超过130万元,其中早稻机插服务占了不少份额。
据小越镇农技信息中心主任孟成英介绍,2006年前,该镇还没有引进水稻插秧机、粮食烘干机等先进的粮食生产装备,随着农村劳动力短缺、用工费用的增长等矛盾突出,小越镇早稻种植面积长期徘徊在5000亩左右。近年来,国家加大对粮食生产和农机装备推广的扶持,特别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普及,重新燃起了当地农民种早稻的积极性。该镇早稻种植面积近年来由此实现稳步增长,去年已达1.38万亩,今年全镇77%的水田面积有望种上早稻,种植面积将达到1.48万亩。
近年来,上虞市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全市粮食生产机械化率达到68.6%,大大缓解了水稻种植中用工紧缺、成本高的矛盾,使该市早稻种植面积连续五年稳步增长。2006年,该市早稻种植面积为12.89万亩,去年达到了16.9万亩,今年更是有望达到17.5万亩。在其中,农机社会化服务功不可没。
丁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