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林业

拯救濒危物种

  □本报记者 曹丽娟 通讯员 周晓丽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扬子鳄自然繁育能力逐年增强,2011年长兴扬子鳄保护区共繁育扬子鳄522条;国宝朱鹮自从德清“安家”以来,种群逐年增加,已由当初的10只增加到现在的68只;舟山五峙岛的“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数量也在增加……在自然界,这些濒临灭绝的“精灵”似乎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它们在野生动植物保护部门及社会爱心人士的爱护下,不仅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繁衍了后代。
一位村支书与一棵树的故事
  2008年,当松阳县玉岩镇何山头村80多岁高龄的老支书叶芳根离开人世时,他叮嘱现任村支书潘水木,一定要保护好村头的那棵长序榆树,那可是国家保护的。为了保护这棵珍稀的长序榆树,叶芳根坚守了近30年,并与中国科学院的植物学家傅立国结缘。
  事情缘于1958年,当时省植物资源调查队在何山头村采集到长序榆枝叶标本,因未见花、果,未能确定。时隔多年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专家傅立国去北美考察,见到了北美的长序榆组植物标本。1977年4月,根据省植物资源调查队采集簿上的记载,傅立国走了4个多小时山路,亲自到何山头村,找到长序榆。由于公务繁忙,傅立国只能在何山头村短暂停留,临走前,傅立国委托当时的村支书叶芳根帮忙采集果、枝、花标本寄给他。此后,傅立国又多次写信给叶芳根,嘱咐他好好保护那棵树,并及时采集果、枝、花标本。从此,叶芳根就坚守在这棵大树底下,收集相关标本,并多次给傅立国寄去。经过仔细研究,傅立国确认,这是一个长序榆新种。
  此前,学界一致认为,长序榆只产于北美,它在松阳被发现,不仅丰富了榆属树种的资源,且对探讨北美和东亚植物区系具有科学的意义。1999年8月4日,长序榆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
保护“植物熊猫”
  据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总站提供的资料,我省生物资源丰富,境内有高等植物约5500余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有5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1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42种。同时,我省珍稀濒危的野生植物也众多,据初步统计,目前约有130余种正处于濒危甚至灭绝的植物,其中银杏、百山祖冷杉、普陀鹅耳枥、天目铁木和羊角槭等35种野外种群已低于一般最小存活种群界限,如百山祖冷杉,1988年被列为世界范围内受最严重威胁的濒危植物之一。
  为了拯救这些自然界珍稀的野生植物,我省于2010年安排专项财政经费400多万元,启动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拯救工程,在天台、龙泉、庆元、景宁、松阳、永嘉、建德等县(市、区),开展实施天台鹅耳枥、百山祖冷杉、穗花杉、红豆树、浙江安息香、台湾水青冈、长柄双花木、长序榆、伯乐树、景宁木兰、银缕梅等11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项目;2011年,又组织落实了普陀鹅耳枥、天目铁木、羊角槭、海滨木槿、连香树、南方红豆杉、华东黄杉、天目木姜子、细果秤锤树、日本荚迷、伯乐树等第二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拯救项目。
  什么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据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总站负责人介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指分布地域狭窄,长期受到外界因素胁迫干扰,呈现出种群退化和个体数量持续减少,种群和个体数量已经低于稳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种群。一般认为,对于木本植物来说,野外种群稳定存活界限应为5000株。
  据统计,我省约三分之二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全部或部分分布在国家级或省、县级自然保护(小)区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有效方式。至目前,全省共建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1个,面积达150余万亩。针对一些分布在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外的重要或浙江特有种物种,我省建立了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小区350余个,面积102万亩。全省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级保护区为龙头,省、县级保护区为支撑,保护小区为补充的保护类型比较齐全,重点突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明显的自然保护区体系。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野生植物保护的需要,《浙江省野生植物保护办法》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为保护和抢救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在做好保护的同时,各地积极开展珍稀野生植物繁育工作,对百山祖冷杉原生树采取了人工授粉、嫁接育苗、扦插育苗等技术性措施,成功繁育了一定数量的百山祖冷杉幼苗。安吉已培育出银缕梅300余株,龙泉建立了穗花杉红豆树繁育基地,已培育红豆树苗木10万余株。
守护稀有的动物“精灵”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列为全球23种鳄类中最为濒危的种类和世界大型脊椎动物中处境最受威胁的动物之一。据调查,目前全世界野外生存的扬子鳄已不足100条,少于野生大熊猫数量,十分濒危。
  l979年,长兴县尹家边村村民自发将野外捕回的1l条野生扬子鳄用竹篱笆圈养起来,创建了当时规模最小的扬子鳄自然保护区。2002年,浙江扬子鳄种源自然繁育扩大项目列入首批国家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工程,总投资905万元。从此,长兴县政府加大了组织领导力度,项目单位性质由最初的"民办公助"转为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扬子鳄自然繁殖基地由0.67公顷扩至10公顷,从业人员由原来一位饲养看护农民发展到现有30名,其中在编大学生4名。2007年,长兴县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通过多年建设,长兴扬子鳄种群数量有了较大增长,已由2000年的248条增至目前的3000余条。
  因难觅踪迹、被学者专家称为“神话之鸟”的中华凤头燕鸥,是所有鸟类中最稀少的品种之一,目前全球仅在福建、浙江以及台湾马祖等地有确切记录。这种鸟全身洁白,头上有黑色凤冠,嘴为橘红色,嘴端为黑色。
  中华凤头燕鸥于1861年在印尼东部被首次发现,在我国自1937年于山东青岛沐官岛采集到21只标本后就没有了记录,直到2000年在我国台湾的马祖列岛被重新发现后,2004年又在象山韭山列岛被发现20只成体,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在舟山五峙山列岛繁殖成功。台湾马祖列岛、象山韭山列岛和舟山五峙山列岛是中华凤头燕鸥目前在全球已知的、仅有的3个繁殖地。
  据估计,目前中华凤头燕鸥在全球的数量不超过50只,因为数量极其稀少,被列为国际极危物种,堪称鸟中的“大熊猫”。
  为保护这一珍稀鸟类,我省野生动植物保护部门、科研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付诸了众多行动。据专家观察,中华凤头燕鸥繁殖数量虽然在逐渐恢复,但繁殖岛屿尚不稳定,鼠害、蛇害、人为干扰严重,尤其是沿海人为捡蛋现象依然普遍,对它的监管依然面临严峻压力。
  3月至5月是朱鹮的繁殖期,这时节,朱鹮的毛色会变成灰色,过了繁殖期,它又将变幻成粉色。
  上世纪80年代,陕西省洋县发现7只野生朱鹮的消息让全世界为之兴奋。因为此前鸟类专家认为,全世界的野生朱鹮已经灭绝。
  2008年,5对朱鹮从陕西省楼观台来到了德清,在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安家落户。自从朱鹮来到德清后,种群日渐壮大。2009年4月,第一只德清籍朱鹮宝宝破壳而出;2009年6月,经过投票,第一只德清籍朱鹮宝宝被取名为“和和”;2009年11月,10只“华侨”朱鹮从日本移居到下渚湖;2011年3月,2对德清籍朱鹮起程南下广东……至今,德清朱鹮种群已达68只,除了本地孵化的,还有2009年和2011年从日本归来的两批18只“海归”朱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