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龙宝宝”们次第呱呱坠地,月嫂变“金嫂”成为现实。在北京、上海,她们的月薪最高已超过1.5万元,收入高于一个医学博士,令不少人大呼雇不起。
月嫂也“天价”,这个事儿令不少人挠头,有的地方甚至酝酿起了“限价令”。据调查,月嫂“天价”由两股合力造成:一是新生儿家庭对婴儿护理常识匮乏,高度依赖月嫂的专业性;二是有的中介公司夸大月嫂服务的专业性,赚取“天价”佣金。
“天价”通俗意义上是大家常说的“暴利”。然而,月嫂行业是否能称得上是“暴利”呢?我的孩子出生7个半月,月嫂陈姨虽然一个月赚我5000元,但至今在城里买不起房。不仅如此,月嫂的高薪是建立在超长工作时间上的,她是24小时全天上岗。如果这样算来,月嫂的时薪甚至高不过普通的钟点工,哪里称得上“天价”?对比平均每天赚13.68亿元的银行业,对比大踏步迈入8元时代的“两桶油”等垄断行业,又怎么算得上“暴利”?
家政服务既然是市场行为,就该由雇佣双方协商确定薪资水平。目前的月嫂价格趋高,根本上还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一个愿雇一个愿佣,谁又能伤得了谁?
当然,对月嫂等家政人员进行行业监管也有必要,如就业前的体检、星级标准制定等等。但对其月薪指手画脚似乎就管得多了点。至于将其与医学博士的收入对比,更显得多余,因为医学博士不是每人月收入都低于一万五,而真拿一万五的月嫂也极其个别。
其实,高水平的月嫂就像高水平的技术工人,或称“高级蓝领”,在某些特殊时候,她们的作用还真是不比某些“博士”小。高薪怎么了?该拿就拿!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蒋芳/文2012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