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随着灿烂的阳光普照浙江大地,田野里春花烂漫,蜜蜂在其间自由飞舞,蜂农们的心情也开始由阴转晴。但是,前阵连续40多天的低温阴雨天气给我省蜜蜂产业带来的劫难和教训,却值得深思。
据省蜜蜂产业协会统计,在这个长阴雨天期间,我省约有30%的蜜蜂因为飞不出去,没法排泄被撑死了,由此造成的损失仅次于2008年长期低温雨雪天气对蜜蜂造成的伤害,当年蜜蜂死亡率高达40%。
比阴雨天给产业带来的直接损失更让人忧虑的,是目前我们几乎没有合适的办法来预防和补救这种灾害性损失。曾有人提出,政府可给受损蜂农补助。对此,省蜜蜂产业协会副会长陈润龙表示,且不说目前省养蜂业风险救助金适用范围还不包括阴雨天受损这种情况,即使适用了,全省110万群蜜蜂,每群蜜蜂补助100元,全省就是1.1亿元,省养蜂业风险救助金根本没这个能力。再说,现在每箱蜜蜂购买价格在1200元左右,这点补助对蜂农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意义不大。
陈润龙表示,该协会近年来一直在谋求蜜蜂产业转型升级,这次阴雨天蜜蜂产业受灾,更坚定了他们的这种想法。在他看来,当前我省蜜蜂产业至少有两条路值得探索:发展蜜蜂授粉产业和规模化养蜂。
蜜蜂授粉的意义,其实大家都知道,无非眼下蜜蜂产业发展,人们更多地关注了蜜蜂采花酿蜜带来的蜂蜜、蜂王浆等蜂产品的直接收益,而忽视了蜜蜂传花授粉的作用。
陈润龙建议,应该从现有的蜂群中,分出一部分专门用于传花授粉,让蜜蜂产业多元化发展,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据其介绍,普通蜂群放入大棚,死亡率很高,也没有足够的蜜源,不划算,蜂农大多不愿意去尝试。“可以开发功能不同的蜂群,利用其传花授粉的功能增加收益。去年年底,萧山就有一位蜂农,将200多箱蜜蜂出售给当地草莓种植户,收入3万多元,有效降低了这次阴雨天可能带来的损失。”
蜜蜂授粉不仅对大棚作物作用大,在大田作物中同样也可以大显身手。曾有报道,利用蜜蜂授粉可使水稻增产2.5%-5%,棉花增产23%-30%,油菜增产26%-66%,大豆增产92%,部分果蔬作物产量成倍增长。我省不少地方比如金华、江山等地也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试验。试验证实,蜜蜂授粉能使草莓增产53%,柑橘增产30%,油菜增产28%,桃、李、西瓜增产25%,枇杷增产20%,火龙果和猕猴桃增产15%。南方眼下油菜正是盛花期,夏天北方的向日葵也遍地金黄,我国有不少这样的大宗农作物,蜜蜂传花授粉产业大有天地。
另一条值得尝试的道路就是规模化养蜂。目前我省蜂农约三四万人,虽然也有极少数蜂农一个场养一两千箱的,但大多数是一百来箱的小规模养蜂户。规模不大,意味着蜂农单体投入能力有限,承受各种风险的能力也十分有限,给整个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限制。
就拿这次阴雨天气受灾来说,一年到头天南海北追花逐蜜的蜂农,年底回家过年的思想根深蒂固,蜜蜂也只能跟着回来,而这段时间我省低温阴雨天气相对还是比较多的。养蜂避灾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让蜂群在长期低温阴雨天可能性较小的地方越冬,小规模养蜂的蜂农显然很难做到这点。如果是规模养蜂,就完全有可能做到人、蜂分离,把蜂留在温暖的地方越冬,人回来过年。“提倡规模养蜂,说白了,无非就是为了增加主体实力。主体实力增强了,通过养蜂设施的机械化来降低劳动强度,推进生产标准化,才能保证蜂产品质量,才能吸引年轻力量加入,让产业后继有人。”陈润龙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蜜蜂消失了,那么不出4年,人类也将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蜜蜂消失,植物就会消失,动物也会随之消失。所以,这项被称为“甜蜜事业”的产业,除了关乎蜂农的切身利益,还事关全人类的福祉,转型升级让它能健康持续发展,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