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翻建的祖屋,在挖地基的时候,却被意外发现了大量银元,施工的工人立刻扔了手中的活开始哄抢银元。
3月27日,这一幕“抢银记”发生在福建省泉州后埔村的下馆祖屋。待到祖屋的后人赶到,仅仅收回了19枚银元。
出土银元遭哄抢
“我也不知道地底下怎么会突然冒出银元,工人一下子全抢光了。”张昌海是下馆祖屋后人,他手里的一排银元是目前仅剩的,一共有19个。“我自己捡到1枚,另外那些是村里的两名工人送回来的。”
19个银元沾着泥土和油漆,但依稀可辨认银元上的字样,大多是民国三年和十年所造的“壹圆”银元,还有标着“大日本明治二十四年”和“三十八年”的银元。另外,这些银元中还有几块刻着外文图案和字母,其中一块的制造日期刻着1900年。
每次银元经别人的手,张昌海拿回之后都要重新再数一遍数,生怕又少了。“毕竟这是祖上留下来的东西,不管怎么样不能在后人的手上丢失了。”
村里的老人说,下馆祖屋历经风吹雨打,破败得只剩下一间中厅。族人商量后,集资了五六十万元,准备重修祖屋,这才请来了承包商,有十几个工人在工地上干活。“以前我都要来监工,进展得很顺利。”张昌海说,但是3月27日下午3点多,当地基挖到1米多深时,一枚银元从黄土里冒了出来。
一个工人眼前一亮,随手把银元捡起来,还拿来锄头,银元越掘越多。正在干活的工人瞥见,纷纷扔下手头的活,围了上来。越来越多的银元和瓦罐的碎片从黄土里被掘了出来,众人开始哄抢,包工头曾某大声阻止,但无效,连搬石头的小工也不干活了,冲入“抢银队伍”。
到晚上6点多,天黑了,工人们这才各自散了。“他们把抢到的银元藏在口袋就回家了。”在现场,张昌海只枪到了一枚银币。
下馆祖屋的工地里挖到银元的事随即在后埔村传开了。次日一早,又有几个村民拿着锄头来翻找银元。“到底被抢走了多少银元,一下子也算不过来了。”张昌海说,可能有两三百枚。
张昌海介绍,承包商是他去找的,宗亲已交了52万元款项。工人有的是村里人,但大部分是包工头从外面找来的。“第一个发现银元的是我们村里的人。”
张昌海等祖屋的后人已向当地派出所报案,派出所已受理。
祖屋为何埋银元
今年80岁的张贵枝也是祖屋的屋主之一,他一直知道祖屋之下埋着银元。修建工程开始后,他曾交代侄儿如果西侧的房屋开始动工,一定要亲自去监工。“银元是我的爷爷留下的,拆迁的时候我就担心会被人挖走,没想到事情还是发生了。”“祖屋最少在200年以上了,从族谱看大概是明清的时候建的。”张贵枝说,下馆祖屋是张氏“曲江衍派”很有名望的大祖宗所建。到了民国年间,华侨张青在新加坡事业小有所成,将财产带回家乡扩建祖屋。在张青临死前,他将财产埋在了祖屋之下,并代代相守着这个秘密。
张贵枝的母亲陈氏去世之前,将秘密告诉了儿子:在祖屋西侧的两间屋子——“厢房”和“下房”之下埋着银元。“银币藏在瓦罐里,听人说能装300枚银币。但具体数量有多少也不知道。”张贵枝说。
哄抢行为违法
从祖屋地底挖出的银元,究竟是见者有份,还是归祖屋后人所有,或者应当作为文物上缴有关部门?
有律师分析认为,国家允许私人持有出土文物,但祖屋后人要证明这些银元的所有权归他们所有,必须拿出有效的证据证明出土银元的土地产权一直没有变更,产权属于他们。
据介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有公民、法人对于挖掘、发现的埋藏物如果能够证明归其所有,应当予以保护的规定。《文物保护法》第6条也有规定,“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祖建筑和祖传文物,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至于这些银元是否为文物,律师表示需要文物部门进行鉴定和确认,但是,施工工人哄抢银元的行为是违法的。“这就等同于抢占别人的私有财产。”据介绍,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出土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哄抢、私分、藏匿,盗窃、哄抢、私分或者非法侵占国有文物,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陈彦琳 王盼琛 许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