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林业

竹子“吐丝”产纤维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突破天然竹纤维加工难题,让竹子身价倍增

  “竹纤维毛巾”、“竹纤维袜子”、“竹纤维内衣”……近年来,各种打着生态环保名义的竹纤维产品,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也许你还不知道,目前很多所谓的竹纤维纺织品,其实都属于化学竹纤维,虽然原材料是竹子,但采用的是化学制作方法,其制作加工过程与粘胶有点相似,竹子的天然特性遭到一定程度破坏。那么,有没有一种技术,能真正从竹子中提取出天然竹纤维呢?
  日前,浙江农林大学传来好消息,由该校工程学院教授姚文斌领衔的科研团队,经过4年多攻关,攻克“天然竹纤维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技术,实现了用物理方法提取天然竹纤维(竹原纤维)的目标。该技术在浙江、福建、四川等地产业化应用后,已实现销售收入965万元,这项技术成果获2011年省高校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独创技术,让竹子“吐”出天然纤维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如何更好地利用竹子,增加其使用价值,一直是浙江农林大学专家教授们的研究课题。姚文斌认为,“竹纤维就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一种纤维,是继棉、麻、毛、丝之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很有发展前景。”
  在过去的4年多时间里,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天然竹纤维高效加工成套技术装备,形成了一套竹纤维生产技术体系。“运用我们的技术,不仅能使竹子‘吐’出天然纤维,而且天然竹纤维提取还实现了产业化。”姚文斌说,在科研攻关和产业化阶段,相关产品已经实现销售收入965万元,利税118.14万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
身价倍增,天然纤维市场前景广
“目前市场上各种竹纤维产品琳琅满目,但是多数不是用天然竹纤维生产的。”姚文斌说,“原先的天然竹纤维生产技术,要先将竹材分片,再进行软化加工,而我们发明的技术,对原先的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良,不管多长的竹材,经过软化后都可以直接成纤,不仅竹纤维得率高,而且突破了竹种、竹龄的限制。”“目前,市场对天然竹纤维的需求量每年可达到几百万吨。每生产1吨天然竹纤维需要竹子3到4吨,按照1吨天然竹纤维7000元的价格估算,这将是一个高达百亿元的产业,不仅发展前景广阔,还可以间接带动农民增收。”姚文斌给我们算了一笔帐,竹子加工成天然竹纤维后,价值可以翻上一番,而天然竹纤维加工成可纺竹纤维后,附加值还会进一步提升,目前1吨可纺纤维的市场价已超过3万元,而所需竹子的成本却只要5000多元。“从事天然竹纤维提取及研制工作,不仅可以让群众用上更加绿色环保的产品,还能带动农民增收,非常有意义。”姚文斌说,“我们提取的天然竹纤维的细度、长度、断裂强度基本达到可纺要求,抗菌性能和防紫外线性能指标值优于其它纤维。但要让天然竹纤维加工成可纺竹纤维,并大批量投放市场,还有一些技术难关需要攻克。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让群众用上更加环保生态和舒适的天然竹纤维产品。”
陈胜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