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鎏琰 通讯员 祝志伟
阳春三月,江山大地上的春耕生产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该市春备耕的科技含量明显增加,农业机械得到大范围使用,良种良法得到进一步推广,田野大地中农机轰隆,农业讲堂中气氛热烈,传统的春耕生产唱响了“科技戏”。
农民种粮装备多
“往年早稻种子催芽时,总怕出现烂谷种、烧秧苗的情况,今年用上了种子发芽器,不仅省工简便,而且谷芽发得又快又整齐。”3月17日,江山市种粮大户阮银林一边摆弄着今年新添的水稻种子发芽器,一边听技术人员讲解操作要点……
阮银林说,他种粮食,从种到收都靠农机,先后投入了近300万元添置各类农机。现在已有水稻种子发芽器2台,育秧流水线4条,耕田机7台,插秧机18台,收割机3台,粮食烘干机3台。屈指一算,阮银林的农机具已有近40台(套)。
江山市另一位种粮“明星”林发忠也向记者介绍了他的新宝贝。“今年,我新建了2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育秧中心,这些现代化设施在春耕中发挥了大作用。”林发忠说,2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同期可育3600盘秧,能为200亩左右稻田提供秧苗。“按传统作业,200亩稻田,光秧田就要20亩,还要大量的人工。现在,不仅省本省时,还提高了秧苗质量。”
截至目前,江山市今年的春备耕已投入种子发芽器24台、建起工厂化育秧流水线30条、添置大型耕田机50台,新建玻璃温室育秧大棚4个共800平方米。同时,江山市有关部门还从全国各地组织了一大批插秧机、烘干机等农机具,供当地农民选购,并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农机具使用和简单维修技术。因此,全市的粮食机械化作业面积有望在去年71.7万亩次的基础上再创新高。
科学种田记心头
3月16日,记者来到江山市农业局6楼会议室时,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培训已到互动环节。但发现有不少农民仍意犹未尽,不愿离开,有的干脆走上前去,围住培训老师,问个不停。
大家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现场的领导和专家也不含糊,对提出的问题一一回答,互动环节的时间也一再延长。有些农民觉得现场咨询不过瘾,还详细地记下了专家们的联系方式。坛石镇种粮大户王直勇说,种田要靠科技,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多组织类似的活动,让他们能聆听到专家们的指导,学到更多的知识。
“以往春备耕无非是常规性的买种子、化肥、农药等,今年则不同,‘科学化种植’的概念已经深深植入农民心中。”江山市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周昌南介绍,当前,江山农村学农技用农技的景象随处可见。
为帮助农户掌握科学种植的农业技术,江山市已组建了6个春耕备耕生产服务组,先后举办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春茶生产等12期培训班,开展以送信息、送政策、送农资、送科技、送服务等“五送”活动,已先后组织技术人员和专家开展进村入户、送科技到田间地头、下乡指导等活动89批次,走访农户和农业主体515户,发放农业生产技术资料2300份。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优质良种保增收
“今年早稻种什么好?”
“这个‘中嘉早17’不错,品质好、产量高。去年,你们村里的早稻示范片就获得了丰收,亩产达632.3公斤。‘金早47’、‘中早39’也都不错,产量很高,米也好吃,抗病性也强。”3月15日,江山长台镇华锋村村民杨华兴一早就赶到镇上购买早稻种子,农资商店工作人员的回答,坚定了他购买良种的决心。
近年来,一些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格外受农民青睐。江山市先后引进“中嘉早17”、“金早47”等多个优质水稻品种,分别进行示范,并逐步推广到全市。“我们实施‘十百千’粮食高产示范工程,即在全市重点建设10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100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方,1000户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户,以点带面,推进全市粮食产业发展。”周昌南介绍,去年江山全市种植的16.5万亩早稻中,优质早稻品种覆盖率达到95%左右。
江山市农业部门还充分运用报纸、宣传手册等工具,大力宣传主推品种,让广大农民了解优质品种虫害少、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为农民选购良种当好参谋,做好服务。同时,江山市农业局与种子经销大户建立密切的联系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农民春耕所需的种子品种、数量等情况,积极与中国水稻所、省农科院等联系对接,引进优质稻种,满足农民的需求。目前,该市已储备“中嘉早17”、“金早47”、“中早39”等优质早稻种子3.5万公斤,优质蔬菜种子7000公斤,目前储备的良种能够保证江山市春耕生产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