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春耕备耕特刊

强政策 建平台 重科技

全力服务春耕 保障粮食安全

——访省农业厅总农艺师王建跃

  □本报记者 俞廷尚
  春分已过,天气放晴,春回大地人更勤。购种子、买农机、技术指导到田头……春耕生产已在浙江大地火热展开。当前,农民该如何来搞好春耕?今年种粮政策的扶持力度有多大?农业部门将如何来帮助农民增收?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省农业厅总农艺师王建跃。
  记者:今年1月份以来,连续的低温阴雨天气给我省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春粮作物长势普遍偏弱,可谓开局遇阻。今年我省粮食生产形势如何?
  王建跃:今年以来,我省长期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使农作物生长缓慢,病虫害加重,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据调查,全省目前大小麦一、二类苗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7.8和3.6个百分点,而三类苗却增加11.4个百分点,生育期比上年推迟5-7天。油菜也出现类似情况,春花作物稳产增产难度加大。此外,由于承包费、劳动力价格、农资价格普遍上涨,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等原因,任务非常艰巨。
  记者:春耕备耕,农资先行。在农资供应和保障方面,我省的情况如何?
  王建跃:当前,正值春耕生产重要时节,省农业厅在本月初发布了我省主要农产品141个主导品种和59项主推技术,以及农业机械主推机具5大类、主推技术8项。根据前期的摸底调查,全省早稻、晚稻、玉米、大豆、棉花等五类主要作物的种子市场需求为1653.7万公斤,较上年实际供种量1514.12万公斤高出139.58万公斤。目前,全省已储备商品种子1915.82万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96.72万公斤。储备各类农资58.88万吨,其中化肥54.27万吨,农药2.48吨,农膜2.13万吨。可以说,当前我省春备耕所需各类农资储备充足、供应有序。在确保农资供应的同时,我省还组织开展“绿剑”春季执法行动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开展种子、肥料质量监督抽检,确保农民买到放心农资。
  记者:种粮,是春耕备耕中的头等大事。今年,我省提出力争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950万亩、总产量800万吨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我省出台了哪些政策,来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王建跃:前不久,省里已经出台了今年的种粮扶持政策,省财政将安排粮食产销扶持资金预算6.33亿元,比上年增加1.2亿元,增长23.4%。具体来说,一是提高了订单稻谷奖励标准。省财政将对按订单交售省级储备早稻谷(包括订单交售水稻种子)的奖励标准每百斤提高5元,比如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社员按订单每交售50公斤早稻谷的奖励由去年的25元提高到30元。二是进一步完善水稻良种(育秧)补贴政策和完善粮食政策性保险政策。今年我省对已建成和在建的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按每亩10元标准安排水稻良种(育秧)补贴资金。在保持水稻政策性保险政策不变的基础上,今年新增小麦、大麦政策性保险。大小麦种植面积10亩及以上的种植大户可单独投保;保险金额为每亩300元,相应保费为每亩22.5元,其中各级财政给予93%的保费补助。三是继续实行稻麦种植大户直接补贴、稻谷最低收购价以及农机购置和作业补贴三项政策。比如在农机购置补贴方面,今年我省优先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建设所需的设施、设备,将稻谷除杂机(清选机)列入省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录。对本省应用水稻机械化插秧、油菜机械化收获作业以及接受具有一定规模(服务面积达500亩以上)的植保、粮食、农机等合作社病虫害统防统治的农民,分别给予每亩40元的补贴。
  记者: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是提高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也是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平台。今年我省在这一平台的建设上,有何新举措?
  王建跃:今年我省将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把小型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田地力提升、水稻产业提升等项目资金,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合力推进功能区建设。全省今年将再新建1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省级以上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立项,重点完善灌排等基础设施。省里将继续安排资金,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和农业“三新”技术推广。今年,我省新增3000万元资金,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开展种植水稻生态补贴试点。各级财政也将继续安排资金,支持粮食主产乡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立高产创建示范片,全省计划建立省级粮食高产创建千亩示范片300个,示范面积30万亩以上。
  记者:根据今年春耕生产的特点,省农业厅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春耕生产工作顺利展开?
  王建跃:做好春备耕的服务和指导,是近期全省农业工作的重点。从年初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到2月份开展进村入户大服务活动,再到本月启动的春耕备耕“五送”服务月暨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省农业厅发动全省农业系统万名农业干部和农技专家,帮助农民群众抓好春季生产,解决实际问题。我们通过派出科技服务小分队,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开展现场咨询、举办现场会、发放技术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形式,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当前,重点是要在政策宣传、春花作物管理、早稻育秧等几个方面,为农民做好服务、当好参谋,努力为粮食生产和全年农业生产起好步、开好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