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百年老店传承人徐春桥:

用创新保持农企持久活力

  □本报记者 袁卫
  他是一个典型的农民:一身简朴的衣着,一口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加上一双厚实的手掌,很容易让人想起邻家大叔的形象;他又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他的苦心经营下,一个没落多年的百年老店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迅速成长为桐乡市最具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并保持着高速前进的发展态势。他就是嘉兴三珍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春桥。
  是什么,让一家从事农产品加工的老字号企业保持了持久的活力?2月16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徐春桥。“创新,是‘三珍斋’发展的根本动力。”一见面,徐春桥就一语道出了“三珍斋”发展的秘诀所在。
理念创新:百年老店获重生
  清道光年间,桐乡乌镇老街头一户姓许的人家开出了一家名号为“三珍斋”的酱鸡店,因其口味独特,生意红红火火。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三珍斋”进入了鼎盛时期,在当时上海著名的大陆商场内开设了专柜,产品深受上海市民青睐。此后,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经济萧条,“三珍斋”陷入困顿。解放后,“三珍斋”参加公私合营,但不复当年之盛。
  到上世纪90年代,“三珍斋”只是乌镇食品站下面的一个门市部,在老街上租了3间门面,生意不咸不淡。“当时我是乌镇食品站的副站长,看到‘三珍斋’的经营状况,心里很难过。”徐春桥说,桐乡人有吃卤味和酱肉的传统,那时刚刚兴起的文虎酱鸭店,往往需要排队购买,说明以卤、酱为主要特色的“三珍斋”产品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为重振“三珍斋”这块百年老招牌,徐春桥带着店里的13名员工和几口老锅开始了创业之旅。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全体员工的齐心协力下,第一年,“三珍斋”就获利10多万元。
  创业开门红给徐春桥吃下了“定心丸”。为扩大生产,徐春桥说服了他旅日的哥哥,让其出资200万元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同时,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他获得了120万元银行贷款,就这样,在1993年,乌镇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嘉兴三珍斋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徐春桥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在徐春桥的经营下,“三珍斋”食品开始风靡嘉兴、杭州等地。值得一提的是,在隔了半个多世纪后,“三珍斋”再次打入了上海市场,两年时间内就在上海开出了16家专卖店,专卖店的年销售额就达500多万元。
  随着各地开设的分店越来越多,“三珍斋”销售额犹如滚雪球,从1990年的400多万元,到1994年的2000多万元,1998年更是达到了4000多万元。徐春桥说,是改革,让“三珍斋”获得了重生,改革创新了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方式,从而喝到了商品经济的“头口水”。
产品创新:销售额年均增长20%  
  尽管企业发展顺风顺水,但是徐春桥一直有所担忧:“三珍斋”的产品都是散装食品,看上去档次较低不说,还易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变质,同时也无法扩大销售半径,销售范围只是局限在江浙沪,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推出一种包装精美、保质期长的新产品。
  从此,徐春桥开始了新的尝试。在马口铁罐头、复合铝箔塑料袋等包装方式相继失败后,1995年,“三珍斋”终于研制出了全新的真空包装软罐头产品。新产品的问世,极大地扩大了销售半径,提升了“三珍斋”的品牌知名度。
  为开发新产品,2004年,徐春桥又把目光瞄向了果蔬罐头生产。他从江苏镇江的一家番茄酱厂里挖来了15位技术工人,新建了6条生产流水线,开发了番茄酱、盐水蚕豆、茄汁黄豆等罐头产品,远销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尼日利亚等中东国家。“在新产品开发上,我们的策略是开发一批、培育一批、巩固一批,同时,使用新技术,改造老产品,让公司产品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徐春桥介绍,目前,公司已拥有六大系列60多个产品,其中三珍斋牌红心鸭蛋、八宝鸭、红烧羊肉、叫花鸡等产品还获得了国家、省、市各级优质农产品金奖的称号。
  传统产品与新产品并重,出口与内销并举,正确的经营策略让“三珍斋”获得了快速发展,近年来,企业销售额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如今,原本只有3间店面的“三珍斋”已拥有占地90余亩的全新厂房,并建有6万平方米现代化的食品加工生产车间及冷库,企业员工达500多人。2011年,企业实现销售额3.05亿元,创利税2882万元。企业的快速发展也给“三珍斋”这块老牌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荣光:1995年到2002年,连续三届被评为嘉兴市著名商标;2004年,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2007年,“三珍斋”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国家商务部还认定嘉兴三珍斋食品有限公司为中华老字号企业。
管理创新:抓质量要严,抓销售要活
  对农业企业而言,质量是生命,而销售,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关键因素。徐春桥坦言,从接受“三珍斋”的第一天起,他就十分重视这两件事:“现在看来,我们当初的坚持是正确的。”“三珍斋”的主要产品原料多为鸡、鸭等畜产品,为保证产品质量,多年前,“三珍斋”就采用了订单农业模式,在约定保护价的基础上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收购,当市场价高于保护价,农民可自由买卖。为保证原料质量,公司还建立了饲料厂,都按畜禽饲料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组织生产,主要有肉鸭系列饲料、蛋鸭系列饲料、肉鸡系列饲料、蛋鸡系列饲料以及肉猪系列饲料,与企业签订订单合同的农户可以先从饲料厂领取饲料,到出栏的时候再相应扣去饲料费。这些做法使得企业的订单合同数不断增加,确保了优质原料的供应。
  除了订单收购,“三珍斋”还先后投资兴办了8个种禽场和1个苗鸭孵化厂,目前已形成了年供种蛋70万公斤、饲养种鸭3万羽、孵化苗鸭300万羽的规模。公司采用自繁自育的模式,苗鸭在指定区域由专人饲养,防病疫苗统一接种,公司还配备专业兽医进行技术指导,制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疾病控制、饲养管理和方法等制度。2005年,公司下属5个养殖场被农业部门认定为无公害养殖基地。
  2010年,公司还投资数百万元,建立了高标准的化验室,配备了专职化验员,对每个批次产品进行抽检,严防问题食品流入市场。“抓质量,一定要认死理,不合格的原料绝不上生产线,不合格的产品绝不进入市场;而抓销售,则一定要灵活,只要能把产品卖出去,只要合法,什么方法都应该试一试。”徐春桥说,为了扩大市场,“三珍斋”采用了多种营销策略,从开设专卖店,到进入大卖场,到专业配送,乃至互联网销售,“三珍斋”都作了有益尝试。目前,“三珍斋”产品已进入联华、麦德龙、欧尚、华润等大卖场,并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安等20多个城市开设了3000余家专卖店。特别是互联网销售,让徐春桥非常看好,去年,他特意招了几位大学生专门开展网络销售:“通过农民信箱和淘宝店铺,去年,我们实现了500多万元网上销售额,今年春节期间就达到了400万,今年有望超过1000万元。”“我今年66岁,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今年销售额达到3.5亿元问题不大。我的目标是,到我70岁那年,‘三珍斋’的年销售额可以达到5亿元,利税超过5000万元。”展望未来,徐春桥信心满怀。
相关链接
桐乡农业龙头企业概况
  到2011年底,桐乡市拥有农业龙头企业3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浙江花神丝绸集团公司),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嘉兴三珍斋食品有限公司、桐乡新和保健品有限公司和桐乡市大华人造板有限公司),嘉兴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桐乡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6家。
  目前,桐乡市的农业龙头企业主要有农产品生产型、加工销售型和产加销综合型等三大类,主要涉及粮食收加销、杭白菊产加销、蔬菜加工销售、畜禽产品加工销售、饲料加工销售、种子种苗生产销售、林木加工销售和农产品综合经营服务等产业。
  2011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与当地农户签订“订单农业”合同5.29万份,发展订单农业基地面积16.08万亩,联结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24.4万亩,带动并受益农户12万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