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科技服务农业的理想路线图

——苍南采访札记

  □本报记者 杨 辉
  3月5日下午,来浙投资现代农业的苍南尚台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如仙带记者参观了创业园。走进位于苍南灵溪镇江灵浦村的台湾农民创业园,展现在眼前的是搭架栽培草莓,其设计充满了人性化,1米左右的棚架高度,连小孩都能举手可采。
  不仅如此,草莓栽培的基质都是从斯里兰卡进口的,既疏松又环保,保肥性能好,产品品质优,因此,这儿的草莓特别甜。绕过大棚,便到了一幢非常“卡通化”的草莓馆。馆内模仿儿童玩具的食品——草莓蛋糕、草莓蜜饯、草莓饮品等一应俱全,让人仿佛置身于台湾苗栗县大湖乡的草莓王国。据说,大湖乡只有1.5万人,草莓年产值竟达3亿元。
  那么,草莓除了摘了吃,还能怎么吃?在大湖乡,小小一颗草莓做成草莓布丁、草莓香肠、草莓护肤品等10多种产品,还有草莓造型的衍生品。这才是台湾精细农业的精华。
  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台湾草莓产业回答了科技农业时代的到来。在看似没有多少新意的背后,我们却读到了科技服务农业的理想路线图。
  科技服务农业的理想路线图是:一是专家服务占较大比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主体奉行以人为本,以价值投资作主线、以崇尚创新为手段,迎合市场消费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这样的服务市场比现在规模要大很多,以至于农业主体与专家们结成亲密的关系,为浙江培养出具有创意能力的新型农业主体。
  与现实情况相比,科技服务有多么诱人呢?透过苍南雅发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成绩单可以证明:首先,该合作社206亩钢管大棚,2011年平均亩产值1.8万元;应用防虫网覆盖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番茄的病毒病;作为农业部蔬菜提升工程项目基地,其生产的番茄每公斤售价现在卖到5.2元。记者实地走访后发现:这家合作社通过科技服务,让基地获得了跳跃式的发展。一是“硬件升级”,道路及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二是“软件升级”,当地的番茄种植户参加合作社培训后,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三是番茄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环境生态化,为消费者提供无公害产品;四是番茄的商品化率提升,优质果率竟达80%。即使在当前阴雨绵绵时节,仍有番茄可供。这正是科技投入与科技服务给力的结果。
  其次,农业科技直接应用,在地位上要与间接应用相提并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客观。一说到科技服务,人们似乎在田头看到直观效果的,才觉得有科技含量。其实,换个角度想想,如果浙江省植保检疫局郑永利等编写的农作物重要病虫害鉴别与治理原创科普系列彩图,给农民带来的间接效益,同样意味着很高的科技含量,那么,该课题组项目2011年获得国家进步奖二等奖,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理想中的科技服务,农民不再热衷于拿资料、来咨询,而是领着专家看创新成果,比产品安全,比土地产出率,或许这才是现代农民的理想。如苍南县养殖的300万头海参,一下子带来了近亿元产值,而当地发展的5万多亩紫菜,让苍南的海涂成了一片热土。
  科技服务农业的理想路线图并不是空想,也没有那么遥远。但必须承认,未来的路仍然复杂。这个路线图简单说起来就是围绕“三化三保”(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保供给、保民生、保安全),扎实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一件事。
  当然,在农业科技服务的体系建设中还需要克服一个障碍,就是传统上的科技服务体系。我们认为科技服务理想的关系应该是,奉行“农业两区一中心”,从源头抓起,通过有效的农村公共服务中心,相当程度地为农业主体减少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从而使农业主体能集中精力发展现代农业。这方面还需要时间来回答,因此,当前还需要不断地探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