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丽娟
记者从3月1日-2日在杭举行的省供销社第七次代表大会获悉,今后五年,全省供销社系统将大力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加快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着力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做大做强社有企业,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和经济实力,全面提升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水平。到2016年,全省供销社系统力争实现总经营收入4000亿元、利润45亿元。
据了解,自2006年省供销社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全省供销社系统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基层社、社有企业、联合社和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2011年全系统实现总经营收入2608亿元、利润28亿元、社会贡献额89.6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2.4倍、2.5倍和2.6倍,年均增长19%、20%和21%;所有者权益达到230亿元,是2006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
当前,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阶段,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开拓农村市场、发展现代农业、搞活农产品流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等一系列部署,供销社改革发展面临新的重大机遇。今后五年,全省供销社系统将重点做好四件事。
全面提升为农服务水平,构筑为农服务新格局
加快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为农民增收服务。把搞好农产品流通作为供销社服务“三农”的重要支点,加快构建以区域性市场为龙头,集产地市场、农贸市场、展销配送中心、直供直销点及加工、冷链、仓储于一体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数据:到2016年,年交易额在20亿元以上的农批市场达到10家,名特优农产品展销配送中心和农贸市场分别达到100家和80家。
积极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为农业增效服务。加大统筹规划和指导,推动经营服务网络向农业“两区”延伸,加强与农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突出抓好农资供应店、农产品收购店和再生资源回收站“两店一站”建设。大力推广技物结合的农资供应模式,加大科学试验示范、统防统治和测土配方力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个性化”服务。
数据:到2016年,建成现代农业精品园100个,统防统治和测土配方面积分别达到150万亩和50万亩。
创新发展涉农融资服务,支持农民创业。继续探索“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运作的有效模式,创新工作机制,推动供销合作、农民专业合作和农村金融合作的融合。
数据:到2016年,农信担保公司达到50家,年担保额50亿元;组建或参股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服务主体20家以上。
培育农产品经纪人队伍,打造农产品购销“新军”。重视发挥农产品经纪人促进农产品流通的积极作用,通过协会这一有效载体,加强组织、引导、培训和服务,促进农产品经纪人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支持农产品经纪人创办产销联合体、股份公司等经营组织,加强与市场、种养大户和生产基地的对接,提升农产品营销组织化水平。
数据:到2016年,完成涉农培训10万人次,其中农产品经纪人培训2.5万人次,市、县供销社普遍成立农产品经纪人协会。
积极推进流通业改革发展,进一步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
加大投资力度,打造一批现代化流通基础设施。按照突出重点、完善功能、带动网络发展的要求,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投资向重要流通基础设施倾斜,在农资、日用消费品和再生资源等领域,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模大、技术新、功能齐全的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产业基地。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完善农资一体化经营服务。牢牢抓住资源和市场两个关键,发挥省农资集团和一批区域性农资企业的作用,全面推进货源基地、物流配送中心和销售门店建设,巩固省内市场,拓展省外业务,加快构建储备充足、供给稳定、调控有力的农资一体化经营服务体系,省内农资市场占有率确保在70%以上。
数据:到2016年,农资网点达到1.5万个。
加快发展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不断提升运营质量和效益。以构建县域网络为重点,加强县级配送中心、乡镇中心超市、村级便民店建设,进一步优化县、乡、村三级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体系。
数据:到2016年,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额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0家,网点达到1.8万个。
大力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进一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把握我省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的发展契机,按照“贸易驱动、基地优先,一体化服务、网络化发展”的要求,着力构建从回收、分拣到加工利用的完整产业链。
数据:到2016年,再生资源年销售额超过220亿元。
大力实施基层组织“网络工程”,进一步夯实供销社组织基础
按照市场化、品牌化、合作化、多元化的要求,构建以产权为纽带,以服务“三农”为目标,以基层供销社、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行业协会和其它合作经济组织为主要形式的基层组织体系。
数据:到2016年,基层供销社总数达到600家,其中年销售额超亿元的20家;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2600家,其中省级以上示范社500家;综合服务社达到2600家,中心村覆盖率在50%以上;行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社)分别达到300家和200家。
加强职业院校建设。紧贴社会和供销社系统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
数据:到2016年,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突破2万人。
大力推进社有经济“强企工程”,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社有企业是供销社为农服务的重要载体,是供销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支柱。要把企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强企工程”为载体,明确目标,加强指导,强化服务。力求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上取得新突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为农服务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数据:到2016年,全系统年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5家,10亿-50亿元企业35家;今后五年要完成投资300亿元,其中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56个;到2016年,争取创建中国驰名商标6件;力争3家企业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