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益新
本报讯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是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购销旺季,也是假冒伪劣农资进入市场的高峰时节。2月28日,2012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开展农资打假行动,为夺取全年农业丰收保驾护航。
会议提出,今年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目标任务,以净化农资市场为主线,以维护农民利益为根本点,严厉打击各种销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逐步建立健全农资打假的长效机制,持续提高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基础保障。
会议要求,各地农业部门要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在春耕备耕、“三夏”、“三秋”等重要农时,集中力量抓好种子打假、饲料监管、禁用农药查禁等工作;要加强农资生产源头把关,严格农资产品生产主体资质审查、强化生产过程检查;要强化农资市场整顿,严查产品标签、广告宣传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要狠抓农资案件查处,严查违法行为,加强案件线索排查梳理工作,坚决打击假劣农资制售源头,遏制农资违法犯罪活动;要加强服务指导,做好农资信息收集、发布、技术咨询等各项服务工作,督促农资生产企业完善售后服务机制,满足农民对农资信息的多样化需求;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全面普及识假辨假知识,切实维护农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