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绍兴“乌篷船”驶入太平洋

远洋捕鱼,绍兴人占了一席之地

  驾舟捕鱼,在水乡绍兴从来不是什么稀罕事。但要说越过赤道,在茫茫的南太平洋上捕鱼,这可真是闻所未闻了。事实上,早在2007年,一个名叫陈建潮的绍兴人,便在太平洋岛国斐济注册了公司,购买了船只,组织人员进行远洋捕捞。而今,他又在绍兴办公司、买土地、造冷库。他说,是让家乡人民吃上优质的太平洋深海鱼的时候了。近日笔者走进绍兴生态园区的鑫隆远洋渔业公司大本营,初识这位深入太平洋捕鱼的“吃螃蟹”者。
转型升级,目光投向太平洋
  这些年来,转型升级一直是企业家们热议的话题。但是,怎么转,向哪里转,却让人颇费思量。2007年,陈建潮从朋友那里了解到了远洋捕捞业的诱人前景,便决心去试一试。
  由于远洋捕捞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并且要到太平洋捕鱼,还需要获得国际组织中西部太平洋渔业委员会的许可。要想在国内拿到此证,作为一家没有任何远洋捕捞经历的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但陈建潮竟然来到了太平洋岛国斐济,在当地朋友的帮助下,以外国投资者的身份在斐济注册一家远洋捕捞公司,并取得了中西部太平洋渔业委员会远洋捕捞船的配额许可证。
  拿到配额之后,陈建潮随即投入800多万元,建造了一艘船,并雇了一批优秀的船员,以印尼、斐济等太平洋国家雇员为主。
  2008年,陈建潮的第一条船下海了。从山东威海出发,一直向南太平洋驶去。经过20多天的航程后,终于开始了远洋捕捞作业,陈建潮成为绍兴到太平洋捕鱼的第一人。
科学管理,决胜于千里之外
  在陈建潮的办公室内,挂着两幅地图,分别是《南太平洋16国领海图》和《世界渔业资源分布图》。陈建潮说,他的工作就像打仗一样,需要经常看着这幅地图了解他的渔船作业情况。他要接听用海事电话传过来的信息,知道渔船在什么位置,然后在地图上察看具体情况。
  由于管理到位,陈建潮收获颇丰。第一条船下海之后,次年即收回成本。之后,他在短短几年里不断扩张,还在国内注册了一家公司,建造收购了一批船,目前,他的旗下共有38条船。
回乡创业,让更多深海鱼“游回”家乡
  跑那么远,在太平洋捕的都是什么鱼?陈建潮说,他们主要捕金枪鱼,这种鱼营养价值极高,素有“女人的美容院、男人的加油站”一说,也深受国际高端消费群体欢迎。
  由于金枪鱼加工需要有大规模的超低温冷库,以前自己没有这方面的设备,只能将鱼销往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但他意识到,这么好的鱼,也应该让家乡人品尝。去年以来,他在绍兴设了公司,征得了土地,建了厂房,冷库设备也正在投入建设当中。
  陈建潮说,等这些设施建造好之后,他今后捕来的鱼将直接运回绍兴,加工之后投入绍兴市场及周边地区。据了解,到今年底,在绍兴的超低温冷库和金枪鱼罐头生产线将建成投产,届时,绍兴人就有机会吃到绍兴人自己从深海捕来的鱼了。
邵 幸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