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服务海洋经济 发展现代渔业

我省海洋与渔业“十二五”开门红

  □本报记者 金 茹
  本报讯 2011年浙江海洋与渔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年海洋生产总值预计达4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9%,渔业经济总产值达1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4%,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820元,比上年增长11%,实现“十二五”开门红。2月22日,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出席会议并讲话。
  去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相继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各级海洋与渔业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依法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全省共确权海域面积9281.37公倾,比上年增长近1倍,有效保障了重点项目用海;率先在全国举行了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公开拍卖,发放了全国第一本无居民海岛使用权证;渔业管理进一步加强,全省渔船安全事故起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比上年下降27.3%和7.8%,水产品质量抽检总合格率达99%以上,连续多年保持高水平。
  会议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各地要主动服务海洋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局,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富有浙江特色的现代渔业建设。当前着重好五个方面:合理利用资源,切实保障“三大国家战略”实施,有序开发利用海岛资源,合理安排围填海计划指标,充分发挥海洋产权融资功能;加强科技创新,着力提升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现代水产种业,健全渔业科技支撑体系,加大渔业科技推广应用;加快转型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现代渔业,深化现代渔业园区建设,确保年底前完成创建80个现代渔业园区,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支持发展远洋渔业,着力推进渔业产业融合发展;落实安全措施,努力提升海洋防灾减灾水平,抓好海洋灾害防范工作,抓好标准渔港建设,抓好海洋综合观测网建设,抓好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升级改造,抓好渔业安全生产;注重民生改善,大力促进渔民普遍持续较快增长,落实好强渔惠渔政策,加快传统渔民转产转业,积极研究解决“连家船”渔民上岸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