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星海接触到了国外的一种创意产品——水耕种植花盆,原本只想着给产品做模具配套加工,但巨大的市场潜力让这个从事模具设计开发的70后,放弃了自己的公司,全身心投入到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中来。如今,他的这一产品已成功打入欧美市场。
接触创意产品,只为揽活做
毕业于南京机械专科学校的王星海,2007年和朋友合伙在宁波办了家模具公司。
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星海接触到了美国的一种创意产品——水耕种植花盆。这种花盆不用泥土、不需阳光,就能实现植物的自动培育,让很多喜爱花草却又忙于工作的上班族爱不释手。“尽管当时我对这个产品并没有很深的了解,但考虑到模具公司开业后,需要有常年可以加工的产品,所以决定开发这个产品的模具。”王星海说。于是,在完成产品设计后,王星海和朋友一道着手开始了模具开发。
从加工到研发,过程一波三折
然而,事情并不如人所愿,样品出来后,王星海发现,产品存在很大的问题,完全没有自己当初想象的那么容易。这时,参与产品设计及技术支持的两个朋友又相继退出,此时的王星海只能孤军作战,而压力也在无形中不断增加。
怎么办?是坚持到底还是退出?在翻阅了大量国外资料后,王星海感觉到了这个产品的巨大潜在市场,“与其用模具做产品加工,不如自己研发,生产成品。”
2010年,王星海放弃了原来的模具公司,回到象山老家,在象山科技创业中心注册成立了象山日朗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对水耕种植花盆的研发。“产品涉及电子、化工、农业、特种照明等多个领域,在开发期间出现过很多问题,这是一个不断测试、学习、修改的过程。”王星海说,水耕种植花盆最核心的功能就是种植,但在他们前期测试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种子发不了芽,或是发芽后无法健康茁壮地生长。“国内掌握这方面技术的人很少,当时找过浙大的教授以及其他一些农业专家,但都无法提供解决方案,因为这是一个综合领域的技术问题。”最后,直到一个台湾客人给他带来了很多相关资料,才让王星海对产品有了新的认知。
闯入欧美市场,关键在于自信
随着对产品研发的深入,王星海逐渐对农业着迷了。“农业是和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我认为家庭农业会有很好的未来。”王星海说,他设计生产的水耕种植花盆可以自动提供光照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并且可以轻松实现无公害栽培。“作为无土栽培,可以有效避免土壤栽培所带来的多虫害的问题,产品除本身的装饰性和植物种植功能外,还可以作为室内照明用。”王星海介绍说,水耕种植花盆可以同时种 6-8 种植物,如生菜、青菜、辣椒、草莓、薄荷以及花卉、中草药等,可以让使用者能体验到真实版的开心农场的种植乐趣。
经过近一年的测试,目前水耕种植花盆已正式推向市场。“产品已成功打入欧美市场,并计划于今年3月进入国内市场,我们还会陆续推出一些新产品。”王星海信心满满地说,他的目标是为每个家庭开发出一个无土、智能的农业种植园,让家庭农业最终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谈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体会,王星海觉得,创业需要一定的积累,包括技术、资金及自身素质等方面的积累。“坚持到现在,我觉得最大的一个因素是因为自信,对产品的信心,对自己的信心,以及良好的心态。”王星海说。
徐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