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2版:种粮特刊

丰收田里话丰收 园区农民乐开怀

——喜看江山农业“两区”建设

  江山市自2010年启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来,成效明显。笔者近日走田头,进大棚,新风扑面来,处处展新颜。
粮食生产功能区:设施改善夺高产
  在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江山市峡口镇王村畈粮食生产功能区,放眼这2000多亩的大田畈,印入眼帘的是纵横交错的机耕路,路两边柏树青翠。一位在田里给油菜施肥的老农对笔者说,昔日泥泞不堪的田间小道,如今全用水泥浇筑硬化,机耕作业、运送稻谷和肥料可方便了。老农指着每条路边的灌排渠道说,原来田畈只有灌渠,现在修了排渠,旱能灌涝能排,旱涝都保收。
  峡口镇农技干部相告,王村畈的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是在2010年春建成的,先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4万元。如今,该田畈里机耕、机插、机收和统防统治等农田作业机械化率由原先的30%多提高到95%以上,并推广了粮食高产新品种、新技术,效果明显。2011年,王村畈单季晚稻高产示范片亩产量达750公斤,比上年亩增90公斤。
  与王村畈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一样,该市凤林镇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同样通过设施建设,达到了稳粮高产的目的。该镇农技干部周春满说,2010年以来,该粮食生产功能区内以改善提升水利灌排设施及机耕道路拓宽硬化等为重点,建成独立灌排沟渠,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提升了功能区内的粮食生产能力。2011年,该镇产粮2.3万吨,比上年增近千吨,其中,全镇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166户,种植面积1.3万余亩。
  据江山市农业局党委副书记孔天安介绍,目前,江山市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2.05万亩,其中,千亩以上的已建成6个,同时,2011年建设的13个乡镇(街道)2.28万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已基本完工,有效保障了该市的粮食安全。
现代农业园区:产业集聚增效益
  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江山市凤林镇凤溪村的达坝淤大畈,方圆连片的100多个大棚错落有致,棚内的非洲菊姹紫嫣红。正在大棚里指挥员工采摘鲜花的凤之帆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姜元火高兴地对笔者说,这大棚里盛开的非洲菊,花的颜色有七八种,从去年7月以来就开始采摘,旺采期每天有近千束鲜花出售给上海及省内的衢州、金华、丽水等地的批发商,一束要卖11-12元,每天有近万元收入,大有“钱”途!
  在位于该市峡口镇三卿口村的峡口花卉精品园里,在这里创办江山泰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台湾人陈全雄,他带我们走进了他的百合大棚。大棚里的百合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开出雪白的花瓣。陈全雄在峡口现代农业园区承包了340亩土地,种植以百合、剑兰等为主的花卉,并间作水果玉米、彩色甜椒、洋香瓜、台湾甜瓜等。尝到甜头的他,前不久又种下了70亩白玫瑰,待今年四五月开花后,卖给厂家提炼玫瑰精油,效益更高。
  据孔天安介绍,该市于2010年在凤林镇规划建设的1.6万多亩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目前已吸引了凤鸣、田里头、凤之帆、幸福家园等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土地近千亩,发展芦笋、花卉、蔬菜、种苗等产业。
  目前,该市已有2个现代农业综合区、6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8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列入省级创建点,通过区内良种、良法的推广,研究探索了稻经轮作等种植模式,园区内土地普遍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的亩均效益。
农业“两区”建设:合力创建见成效
  江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两区”建设,建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19个部门(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编制了《江山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江山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等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意见。
  该市农业、林业、水利、农发办、交通、国土等相关成员单位主动对接“两区”建设,财政部门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建设农业“两区”,形成了部门合力建设“两区”的工作机制。农业部门充分发挥好园区办牵头协调职能,深入开展了“百名干部驻园区,挂联项目助增收”专项服务活动,突出抓好土地流转、新型主体培育和项目建设指导等重点工作。
  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合力创建,使得该市的农业“两区”建设产生了可喜变化:
  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该市食用菌、果菜、茶叶、蜜蜂、花卉等产业逐步向现代农业园区内集聚,已形成了2000多亩的设施果菜基地、1000多亩的茶叶基地、年产超1000万袋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500多亩的花卉基地。
  农业内涵得到拓展。“两区”内农业不仅能吃,能看,还能玩,农业从单一的保障型产业拓展到多元的三产化产业,采摘游、农耕体验、农家乐、科普教育等多元功能得到拓展,该市“两区”内的福赐德、双得利、山里河、鹿鸣、泰丰农场等农业观光休闲园已初具规模,去年接待休闲观光游客约2万人次。
  创造了该市农业发展多项第一。在凤林镇长桥头畈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去年一幅彩色水稻种出的江郎山画图吸引了省内外多家媒体的关注,这是江山市首次引进试种彩色水稻,并巧妙地用彩色水稻发展了创意农业;在南部现代农业园区,江山市第一条食用菌工厂化瓶栽生产线基本建成并投入试生产,建成了该市第一个设施芦笋基地、鲜切花基地、香水百合基地。
  两年时间并不长,“两区”建设已催生了江山农业发展很多可喜的变化,而未来的路还很长。说到下一步打算,江山市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局长毛长明信心满怀地说,该市“两区”建设将按照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增”目标,进一步加强园区规划引领,全面推进已列入省级创建点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成集农资和农产品展销、土地流转、项目申报和农保办理、农业信息、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两区”公共服务中心,把“两区”建成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实验区、示范区。 祝志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