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象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紧紧围绕稳粮促增收这一时代命题,在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制度保障、先进科技应用等多个方面取得突破,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三连增”。
2009-2011年,该县粮食总产量分别达9.52万吨、10.79万吨和11.3万吨。其中水稻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7万亩左右,产量分别达7.97万吨、8.37万吨和8.86万吨。该县继2009年被评为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后,去年再获此殊荣。
筑基础
自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开展以来,象山县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加大建设力度,夯实粮食生产发展的基础。
去年,该县安排资金1141万元,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助,并要求各实施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农田基础设施的修缮和维护工作,确保功能区标准化建设试点区域的基础设施在10年内能正常使用。
农田地力提升工程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该县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生产能力。该县财政安排26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功能区内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补助,提升工程建设试点示范项目扩大至全县15个乡镇,总实施面积2.7万亩。该县对示范项目每亩补助800元,补助内容包括商品有机肥与配方肥的使用、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土壤冬季深翻等。该县各地都从当地实际出发,采取针对性的土壤培肥改良措施,农田地力得到明显提升。
种粮要出效益,规模经营是前提。象山县从此入手,鼓励土地流转,县财政安排120万元资金,加大对规范流转使用土地的农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组织补助力度,对乡镇、村级服务组织推动土地流转工作的先进单位加大以奖代补力度。2009年以来,该县累计流转土地17.04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8.2%。在政府的推动下,该县粮食生产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种粮大户已成为当仁不让的主力军。2009-2011年,20亩以上种粮大户分别为644户、802户和890户,种植总面积分别为4.30万亩、5.97万亩和6.4万亩,其中100亩以上大户分别达123户、150户和160户,有3位种粮大户经工商登记后注册成为农场主。
三年来,象山县共投入建设资金2809万元,建成功能区63个共10.12万亩,其中省市级功能区26个共6.54万亩,县级37个共3.58万亩,进一步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重保障
近年来,象山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扶持政策和措施。
该县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签订粮食安全目标管理责任状,各地各部门也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挖掘粮食生产潜力。2011年,该县继续加大对种粮的扶持力度,简化补助手续,提高补助效率,增加补贴工作透明度,让粮农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提高稻麦种植大户收购环节补贴标准。按粮食部门实际订单收购量,在收购价(含价外补贴)外,该县对早稻每50公斤补贴7元,中晚稻和小麦每50公斤补贴5元,油菜籽每50公斤补贴20元。由县种子部门收购的常规早晚稻和小麦种子,也按上述标准享受收购环节补贴;杂交制种大户的种子每50公斤补贴25元。
该县还在科技经费中安排30万元,县农发基金安排20万元用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内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研究,开展粮食生产科研攻关活动。在市财政补贴每张普通秧盘0.15元、机插软盘每张补贴0.2元、硬盘每张补贴2.0元基础上,县财政再分别给予1:1的配套补贴,在供应环节直接降低价格。继续落实粮食作物种子储备制度,县财政安排20万元用于粮食作物种子储备贴息补助,安排20万元用于粮食作物种子供应主渠道供种补贴,供种企业相应降低价格向农民供应粮食种子。
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粮食生产政策性保险、最低收购价、早稻规模生产补贴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该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递增和超额完成宁波市下达的任务指标提供了保障。2009-2011年,象山县各级财政累计安排各项粮食扶持资金1亿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就达6000万元。
强科技
先进技术的大量推广和应用,是近年来象山县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又一“法宝”。
近年来,象山县大力开展粮食高产示范竞赛活动,每个粮食生产功能区都建立了高产示范方和高产攻关田,通过技术培训和挂联指导等技术帮扶措施,以及良种良法综合配套运用等措施,示范方内努力实现亩产1000公斤、亩效益1000元的“双千”目标。该县还安排20万元的奖励资金,对产量达标的攻关田给予奖励。同时,结合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粮食高产示范效果,提高了粮食复种指数和种植产量。三年来,累计落实县级水稻百亩示范方73个共1.2万亩,千亩示范方15个共1.93万亩,市级粮食“双千”示范方13个共4710亩,国家级超级稻万亩示范片2个共2.49万亩。
超级稻的发展,为象山县粮食增产立下了不小功劳。三年来,象山县连续把超级稻推广列入该县农林“十大”实事工程,县政府每年召开超级稻示范推广现场会,促进了粮食生产能力的持续提升。3年中累计推广“甬优12”和“甬优9号”等甬优系列超级稻15.2万亩,平均亩产617公斤,较常规晚稻增产100公斤以上,总增产粮食1.52万余吨。其中“甬优12”超级稻示范推广速度较快,2011年的种植面积占全县超级稻总面积的56.8%,比2010年增2.5万亩,增幅119.1%,约占该品种国内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据测产,该县超级稻最高亩产达836.2公斤,居全省农业吉尼斯测产验收纪录第二位。去年,该县成为农业部超级稻示范县,超级稻种植面积达6.2万亩,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象山县还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种粮水平。三年来,该县累计开展粮食类科研项目攻关10多个,“超级杂交稻示范推广”项目获2009年度宁波市农科教一等奖。通过大量的试验示范,该县共筛选出水稻主推品种6个,实现良种覆盖率100%。该县全面推广水稻机插、大小麦免耕直播等轻型栽培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措施。同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三年来累计组织市级培训6期、县级技术培训会15次、镇村级培训195期次,受训人员达1.3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