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种粮特刊

 

种粮大显身手 连破高产纪录

  宁波市鄞州区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始终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发展,努力克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粮食生产空间缩小的不利因素,强化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粮食生产方式转变,为经济发达耕地稀缺地区开辟了一条特色现代粮食发展之路。
  该区连续多年被评为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区),2010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称号。2011年粮食种植面积42.25万亩,粮食总产18.8万吨,晚稻亩均产量达515公斤,打破该区晚稻单产历史纪录。
强化政策扶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加大粮食生产财政投入。逐步加大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方面的扶持力度。2011年共安排资金5000余万元扶持粮食生产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加强粮食生产风险保障。全面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积极调控优化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该区对水稻品种实施农业政策性保险,区级以上补贴保费的95%、农户只需负担 5%,有效保护了种粮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制度和订单粮食价外补贴政策,减轻粮食市场波动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损失。
  加快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通过政策引导、考核激励等措施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使粮田向种粮能手集中。以“全国种粮大户”卢方兴、农机大户庄博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型农民和乡土人才已成为鄞州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20亩以上种粮大户达2000余户,粮食规模化生产率达60%以上。同时积极鼓励粮食生产加工企业与种粮大户发展订单生产。以省级农业龙头
  企业米氏实业、梁桥米业为代表的粮
  食加工企业与种粮大户建立了稳固
  的粮食产销关系,开展粮食产后加
  工、销售,延长产业链,并在黑龙
  江等地建设了10万亩的粮食
  生产基地。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目前,全区共投入5000余万元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标准化项目建设。三年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总面积达20.11万亩(含东钱湖和梅墟)。建成后的粮食功能区内设施齐全,农机进出方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粮食功能区内机耕、机灌、机收率达到100%,机插率达到50%左右,其中核心区机插率达到85%以上,粮食生产能力将提升6%以上。
  加强粮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20.11万亩粮食功能区内,新建机耕路16232米,修缮机耕路54864米,硬化机耕路352905平方米,新建沟渠67597米,大大提高了农机作业面和作业效率。在近年来的台风和暴雨天气中,功能区内泄涝排水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区域,经受住了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
  开展农田地力提升工程。鄞州区对面积大、产量较低的鄞东南鄞西水网平原片及鄞西山区片的部分乡镇的土地进行全面规划,启动实施“标准农田土壤地力提升工程”,实施土地连片开发和生态综合治理。通过采用冬耕、调酸、沼液配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今年完成农田地力提升1.2万亩。全省率先建成测土配方施肥智能配肥系统,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9.5万亩次,减少化肥不当投入量100万公斤以上,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同时,增收节支2100余万元。
依靠科技支撑,实现粮食生产节本增效
  一是大力推广高效生态新技术。引进一批品质优、产量高的新品种,全区粮食良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该区农技部门自主开发了获得全国农业丰收奖二等奖的蔺草茬晚稻废草生态直播技术,避免了焚烧废草带来的环境污染,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减少翻耕、整地、插秧等环节,每亩可节本增效150元左右。2010年,此项技术推广7.32万亩。实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程”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使实施区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减少氮肥和农药用量15%以上。
  二是全力加快粮食高产示范方建设。全区建立水稻原种繁育基地、水稻全程机械化服务示范基地、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示范区、水稻“双减工程”示范区、水稻测土配方示范区等八大高新技术示范区域。全区实现粮食亩产1000公斤、亩均效益1000元“双千”目标的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该区三年来已连续打破单季晚稻单产、晚稻百亩方、小麦高产和百亩方等九项浙江省农业吉尼斯粮食高产纪录。
  三是着力加快粮食生产机械化进程。以农业部“南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县”项目带动,主攻水稻生产中的机械栽植薄弱环节,全区水稻机耕面积34.23万亩、机插面积15.2万亩、机收面积36.8万亩,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水稻机械化栽植面积继续稳居全省前列。
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推进粮食生产合作化经营
  一是提升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全区建立了30余家服务能力强、带动范围广、示范作用大的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开展品种、肥水、植保、技术、机械化的“五统一”社会化服务,全年统一服务托管面积达到30万亩次。其中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点创宁粮机合作社建立起全市规模最大、最先进的稻谷烘干中心和智能化水稻育秧中心,可为农户160余户社员的1.6万多亩的耕地提供从育秧到稻谷烘干的全程机械化服务。
  二是构建责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变传统农技培训由区、镇两
  级统一培训的模式,实行农
  技人员直接联场联
  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推广方式。全市率先完成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改革,落实首席农技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联系粮食功能区制度,每个功能区至少有一名农技干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技术指导。
鄞州种粮纪录
  2008年以来,鄞州区有九个项次的粮食高产吉尼斯纪录产生:
  2008年该区洞桥镇农民许跃进种植的单季晚稻甬优12号,1.206亩高产攻关田,亩产达836.69公斤,创下了浙江省单季晚稻高产吉尼斯纪录;
  2009年姜山镇农民卢方兴种植的102亩单季晚稻,平均亩产达到738.1公斤,获得了单季晚稻浙江省吉尼斯纪录;
  2010年,卢方兴又以651公斤的亩产创造省连作晚稻吉尼斯纪录;
  2011年,鄞州区创造了六项浙江省粮食高产农业吉尼斯纪录,分别是:小麦攻关田亩产511公斤,小麦百亩方亩产506.8公斤,超级稻高产攻关田亩产943.1公斤,超级稻百亩方亩产912.7公斤,连作晚稻攻关田亩产693.3公斤,麦稻两季亩产1454公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