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1年,我省林业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林业总产值突破2800亿元,林业占农民收入的比重从上年的15%提高到18%以上。
刚刚迎来的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在这一年里,全省林业在发展目标上要确保“双增”,即完成52万亩造林和510万亩森林抚育任务。
在发展重点上,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主导需求。着眼于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迫切期望,加强生态建设步伐;着眼于山区林农的民生改善,积极推进兴林富民;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供给,妥善处理好林地保护与利用关系。
在发展领域上,要不断拓宽林业发展新的空间。植树造林要向碳汇林业发展延伸,发挥森林应对气候变化的特殊功能,研究林业碳汇,发挥林业碳汇功能;林业产业要向新兴产业领域拓展,大力发展以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和休闲旅游业为主的林下经济,实现山区林农增收致富的愿望;林业管理要从采伐管理为主向森林经营转变,通过分类经营、科学培育、合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培育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手段上,要着力推进林业发展方式转变。要创新体制机制,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和战略基点;发展现代林业装备,大力推进林区道路、节水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高林业机械在生产中的应用;拓宽投入渠道,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发展,实现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的转变。
在发展环境上,要注重发挥生态文化的引领作用。大力繁荣弘扬以树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野生动物文化、湿地文化等为核心内容的森林文化,用森林文化的强大力量和独特魅力推动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一:
平原绿化
继续深入实施“1818”平原绿化行动。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以村庄、通道绿化和农田林网为重点,加快平原绿化建设步伐,确保完成平原绿化36万亩以上。坚持科学种树,提倡乔木树种和乡土树种造林,鼓励发展珍贵树种、彩色树种、阔叶树种,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提高平原绿化的综合效益。
加快通道绿化建设。优先抓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绿化,重点加强省际交接地段绿化,全面加快公路、铁路、河道、渠堤等通道绿化建设步伐。
加快重点防护林建设。全面完成19.11万亩重点防护林建设任务,确保全省1800公里泥质基干林带合拢。
关键词二:
森林经营
加强森林抚育。全面完成310万亩森林抚育任务,确保80万亩中央和省级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质量。制定和完善森林抚育政策,建立专业抚育队伍,确保抚育质量和成效。
加强公益林经营管理,确保优质林分面积达到3130万亩。
探索开展碳汇林业建设。完善碳汇监测计量手段,开展碳汇造林试点,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企业和政府成立基金专项。
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大力培育一批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示范村、示范林,逐步实现从采伐指标管理向依据森林经营活动进行采伐利用管理转变。
关键词三:
林权改革
完善主体改革。组织勘界发证工作“回头看”,重点检查林地确权率、家庭承包率、纠纷调处率、发证到户率落实情况。对“四率”等达不到要求的,要加快推进集体统管山均股均利工作。
深化配套改革。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推进林权规范有序流转,完善林业金融服务,进一步落实政策性林木保险政策,加强林权管理,认真实施国有林场改革试点。
关键词四:
林业产业
加快现代林业园区建设,全省要继续建成100个园区。加快林区道路建设,落实省政府扶持林区道路建设的各项政策,确保完成全年8500公里的建设任务。
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制定出台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和休闲旅游业,重点培育10-20个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推广林花、林苗、林药、林畜等种养复合经营和循环经济模式,实现长中短有机结合、上中下综合利用、林农牧复合经营,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
加快木本油料基地建设。围绕“十二五”期间全省建设木本油料示范基地361万亩的总体目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摸清现有家底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抓好油茶等产业发展,重点抓好基地建设、产品加工、综合利用和市场开拓等环节,加快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发,提高木本油料产业的综合效益。
加快森林旅游发展。开展森林旅游质量等级评定、林业观光园区认定等工作,推动森林旅游业健康发展。
积极拓展林产品市场。继续举办第5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拓展林产品营销渠道,提升“森博会”品牌。组织“浙江笋竹产品华北行”、中国(萧山)花木节等推介活动,扩大浙江笋竹产品和花卉苗木的营销市场。
加强对林业产业的宏观指导和配套服务。加强林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的动态分析,及时提供我省主要林产品行情信息,引导企业生产。继续抓好林业龙头企业、规范化专业合作社、产业化新技术认定等工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对浙江信林担保公司、林业小额贷款公司的扶持,探索金融服务林业企业的新路子,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关键词五:
生态文化
深入开展“关注森林”活动;加大森林城市、城镇、村庄等创建力度,争取全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5个以上、省级森林城镇30个以上、省级森林村庄150个以上;积极探索全民义务植树的多种形式,提高全民自觉履行植树义务的积极性和实效性;推进生态文化基地建设,加大浙江林业宣传力度。
关键词六:
资源保护
强化林地保护利用管理。确保在5月底前全面完成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的任务。进一步强化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严厉打击林地违法犯罪行为。
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开展10个以上重点湿地保护修复项目,组织实施《浙江省湿地保护规划》,争取新建1-3个湿地公园。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逐步推广保护区集体林租赁试点经验,开展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原生地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抓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拯救工程。继续加强朱鹮、扬子鳄、鹿类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拯救。
关键词七:
灾害防控
强化森林消防工作。扎实推进依法治火、科学防火和群防群治,严防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全力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各地要在3月底前完成除治任务,提前完成国家林业局下达我省的“三五十”目标任务:即根除3个县级疫点,发生面积减少5万亩,拔除10个乡镇级疫点。
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重点扩建一批省级监测站,消除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盲区,加强重点时节、重点区位和重点疫病的监测防控。
继续实施“平安林区”创建。严厉打击各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林区稳定、生态安全。
关键词八:
科技兴林
强化林业科技创新。认真实施“省院合作项目”、“浙江竹产业提升成果转化工程”、“浙江省林木种苗与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等重大科技专项,不断提高林业的科技贡献率。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以现代林业科技园区为主要载体,建立健全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大力实施新品种选育扩繁、新技术开发应用、新方法示范推广,加快形成“转化一项成果、培育一批企业、提升一门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良好局面。
推进林业科技普及。实施“一百千万”送科技下乡工程,强化责任林技员推广制度建设,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
加强林木种苗保障供应。启动林业现代种业发展工程建设,加强林木花卉新品种选育联合攻关,继续实施“森林浙江”良种推广行动,进一步提升造林绿化种苗保障能力。
本报记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