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最怕遭遇市场风险,但富阳市鹿山街道蒋家村的童凤英养兔十多年,却是“风调雨顺”,走出了一条致富路,认识她的人都称她为“兔妈妈”。
童凤英的养兔经
童凤英原本是浙江轻纺集团的一名纺织女工,2000年下岗后向亲戚朋友借钱办起了兔场,当年便获利5000元。此后她逐步扩大规模,创办起一家3000多平米的红凤养殖场。
童凤英说,开始养兔时数量少,每天跑餐馆饭店就能销得出去。后来,规模扩大后销路成了问题,是农网和农民信箱帮我打开了销路。2001年开始,童凤英就在杭州农网上发布销售信息,2003年开始在杭州龙网建立了农网信息服务点,并在市、街道信息员手把手辅导下,学会了网上发布信息。从此,她就运用信息平台与全国各地的养殖场进行技术、信息交流,销售渠道也渐渐拓展,厦门、宁波等地的客户都通过网络向她订购产品,并且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后来,童凤英注册了农民信箱,只要鼠标一点,发送买卖信息即可搞定。童凤英说,以前为销路发愁,现在是供不应求。
童凤英还组织成立了富阳市凤英兔业专业合作社,童凤英说成立合作社不但对别人有利,对自己也有利,比如说,外地来一车要拉6000只兔子,我只有2000只,东家凑几百西家凑几百就可以凑齐了。
由于客户太多,而童凤英的养兔场年生产能力只有10万只,所以,她说,下一步要大力发展合作社,解决供货难的问题。 钟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