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鎏琰
奶油草莓、梁弄大糕、阿里山的高山茶、四明山的肥土鸡……1月10日开幕的第三届中国余姚·河姆渡农业博览会,把琳琅满目的美食展现在市民面前。
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发来贺信。农业部总经济师杨绍品,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副厅长陈利江等出席了余姚农博会。
农博会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点燃了市民采购年货的热情。
年货采购去农博
上午9点,离农博会开幕还有半个小时,40岁的赵玲香已早早地候在会场外,准备第一时间进场挑些年货。与赵玲香有同样想法的,还有从各地赶来的上千名余姚市民,这让余姚中塑国际会展中心外开阔的空地上,黑压压地挤满了人。
据余姚农林局负责人介绍,选择在这个时候开农博会,就为市民提供采购年货的去处。与前两届余姚农博会不同,本届农博会升格成了“国字号”,吸引了国内外550家农企参展,推出蔬菜瓜果、茶饮、畜禽产品等10大类3000余个品种,其中境外农产品500余种,特别是展示的农产品、各类新型农业机械、传统民间农业艺术成果,让参观者应接不暇。
传承文化在农博
在文化强省建设的机遇期,素有“文献之邦”之称的余姚市,自然不会忘记农业文化的传承和倡导。在本届余姚农博会,不仅有“吃头”,更有不少“看头”。农博会开幕式后,会展中心广场上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木偶摔跤等,都是余姚或省级、宁波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参观者大饱眼福。茶艺表演区内“瀑布仙茗”的幽幽清香,带着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河姆渡时代。
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那里的人们已开始种稻,创造了辉煌的“稻作文化”。如今,传承好这一农耕文化,成为河姆渡人共同的心愿。河姆渡镇农办主任郑春龙告诉记者,近年来,河姆渡农业又有了新的发展,已形成茭白、茶叶、杨梅、田藕、竹笋、年糕、茭白田甲鱼等十大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近两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河姆渡人又一次创造了独特的“茭白文化”,全镇茭白年复种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总产量突破1亿斤,总产值超亿元。
此外,本届余姚农博会还推出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小吃,如豆茶、陆埠豆酥糖等土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