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这曾是农民看病负担重的一个形象比喻。自2003年浙江推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我省广大农民看病终于有了保障。2011年,我省又从扩大医疗保障范围和加大财政补助力度等方面着手,大力提升“新农合”含金量,让“新农合”越来越合农民的心。
大病保障亮点多
“过几天,儿子又要去省儿童医院化疗了。”儿子去年查出的白血病,让温岭市箬横镇农民江永青直叹气,但让他稍感安慰的是,“新农合”让他减轻了不少负担。这位朴实的农民说,是“新农合”给了他继续为儿子治病的信心。
江永青告诉记者,去年他儿子住院9次总计近8万元的住院费用中,“新农合”报销了3万多元,此外,他们还收到省慈善总会和温岭慈善总会的捐款资助2.2万元,以及民政部门白血病儿童特殊医疗救助9000元,自负1.2万元。
随着农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等重大疾病保障工作的全面实施,去年起我省所有农村儿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的费用,都能获得75%的“新农合”报销和民政医疗费用救助。江永青的孩子成为全省首批享受农村儿童重大疾病保障的患儿。
江永青告诉记者,目前孩子的各项指标都已正常,但疗程还未结束。受惠于“新农合”“两病”儿童新政,他的负担一下子轻了许多,现在孩子的病情有所好转,他的心情也好起来了。
据省卫生厅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去年开始,我省以县为单位全面推广实施提高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工作,基本医疗保障、民政医疗救助、红十字会慈善救助基金等合力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至11月底,全省共有386人次获住院补偿,累计报销776.5万元,其中“新农合”补偿710.5万元,实际补偿率达到72.3%。
同时,我省卫生部门积极探索提高农村居民其他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选定37个县(市、区)启动开展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病、终末期肾病、耐多药肺结核等试点,共有247人次累计报销241.2万元,其中“新农合”补偿240.2万元,政策范围内补偿率达到75%。
而各地在农民大病保障方面亮点也层出不穷,如天台县重性精神病人治疗全免费;温岭市低保尿毒症患者透析全免费;金华市区的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新农合”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6万元/年,对于低保家庭按总额限价费用的30%全部予以救助,极大缓解了我省农村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每年只缴百元钱
家住绍兴市马山镇海塘村的陶大妈,一年收入也就地里的那点收成。去年她生病花去医疗费14万余元。“就是把老家房子卖了也不够,幸亏有了‘新农合’,按最高封顶线报销了9万元。”陶大妈病情稳定回到老家,没几天就拿到了报销款。
在绍兴参加“新农合”,每人只需缴135元。2011年,绍兴市“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为429.97元,居全省第二位。其中,政府财政补助为人均298.56元,占到了筹资总额的七成。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无论是经济相对富裕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山村,全省所有县(市、区)人均筹资均达到379元,比 2010年增加53.9%。公共财政对新农合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2011年“新农合”筹资中,财政补助人均达到268元,构成比例达到70.7%。
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我省,分类分档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也已基本建立。如中央财政“新农合”补助标准从前年的人均6元提高到去年的14元,同时,对农村五保户、低保家庭和特困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新农合”个人出资部分由当地政府解决,全省共资助90.5万人,减轻农民个人缴费10045万元。
家门口看病体检
“现在的药品价格比以前便宜多了,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门诊20%的报销,一些小病就不用跑外面了。”近日,金华市武义县新宅镇茶坑村王大爷得了胃溃疡,就去家门口的村卫生室看了病,医生开了一盒奥美拉唑肠溶片。原先是3.5元,现在是3.1元,除去20%的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实际支付2.5元。
去年3月25日起,我省90个县(市、区)46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99家乡镇卫生院、471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512家村卫生室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累计为群众减少药品支出费用26.7亿元,常见病在社区诊治已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农民看病难、没钱看病、看不起病,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所关注的一个问题,以前的人都是抱着‘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的想法。”省卫生厅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如今我省97.5%的农民像城里人一样有基本医疗保障了,他们不但可以在家门口看病,还可以享受免费体检。2011年,全省各级财政投入达到11.8亿元。全省参合农民健康体检总人数1770万人,检出各类疾病32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