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听“两区”奏响现代农业铿锵乐章

  □本报记者 陈鎏琰
  回首2011,从浙东沿海到西南山区,从杭嘉湖平原到金衢盆地,我省农业“两区”建设如火如荼。目前,全省已公布确定137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全省已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199个,面积142.23万亩。“两区”建设,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水平,示范带动效应逐步显现,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聚集生产要素的先行区
  作为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从2010年开始,我省实施农业“两区”建设总规划:到2018年,建成8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拟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100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200个以上主导产业示范区、500个以上特色农业精品园。“两区”建设集结号的吹响,让浙江现代农业站在了发展的新起点上。
  如今,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成了设施、科技、资金、先进生产模式等要素的高度聚集地。园区凭借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成为现代农业的先行区。
  在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民当村顺和兜粮食生产功能区,记者看到,一条新修建的东西走向水泥机耕路与一条南北走向的进村道路呈十字型交叉,将这片千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描绘成一个大大的“田”字。放眼看去,满目青翠,墨绿的秧苗在微风中泛起波浪,几名农民正在田里拔草。“这条水泥机耕路是去年7月初投入使用的,自从这里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路修好了,水渠建好了,水稻从种植、管理到收获都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兴奋地向记者介绍。
  在金华市婺城区汤溪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记者看到的则是先进生产模式带来的飞跃。园区将沼气工程、良种奶牛场、牧草基地、蔬菜基地、果园苗木基地、绿色茶园基地等功能区有机联结起来,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奶牛养殖场粪便和牛尿冲洗废水进行干湿分离后,废水用于制取沼气,沼液用于浇灌牧草、苗木、蔬菜和有机茶园,沼渣和粪便用于制造有机肥和种植蘑菇。目前,该园区的生态循环产业链已带动周边3800余户农民从事茶叶、苗木等产业,每年可节支增收160余万元。”区农林局长郑以声说。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得益于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两区”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比周边同类产区高20%以上,其中已建成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产粮能力都达到“吨粮田”标准。
  此外,“两区”还增强了农业抗灾防灾能力。去年,我省遭遇多年来罕见的特大洪水侵袭时,“两区”抗灾能力得以显现。婺城区白龙桥镇种粮大户董小龙告诉记者,因为粮食生产功能区排灌设施较好,排水通畅,连续暴雨对生产的影响很小。
吸引社会资本的黄金地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由谁来建设?在投入机制上,我省一方面通过整合支农资金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这不仅解决了“两区”建设的资金瓶颈,还培育起了一批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
  据了解,在“两区”建设中我省建立了省级支农资金整合投入机制,明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现代种业发展工程、农机化促进工程、林区道路建设、水产种子种苗、农业产业化贴息等产业类资金的70%统筹用于“两区”建设。同时,我省积极探索有效的投入机制,将财政资金投入与培育新型经营者主体、吸引工商资本投入相结合,引导专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参与“两区”建设。
  禾煦农业科技观光园是去年初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与上海绿捷快餐有限公司新签约的项目,总投资1.8亿元,计划用地3000亩,其中2000亩以大棚蔬菜为主,配以部分露天蔬菜、果树、鱼塘等,1000亩建设乡村旅游园并提供休闲旅游、餐饮、娱乐等服务。公司负责人许荣祥原本是工商企业主,谈起为何转行搞现代农业,他表示,现在政府对农业越来越重视,投入了大量的扶持资金,而且农业收益稳定,风险小,自己一定要抓住这样的好机遇!
  统计显示,2011年,全省工商企业主投入农业“两区”资金是财政投入资金的8倍多。大量社会资本进入“两区”,也为农业生产带来了一批高素质的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湖州上跃龟鳖科技有限公司在南太湖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建立1560亩的示范区,建成连片设施面积500亩的稻鳖共生园区,成为综合区内连片设施面积最大的园区。“目前湖州已有18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投资园区建设,大大提升了农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湖州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推动“三化”同步的主阵地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稳定的农产品供给才能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只有通过‘两区’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同步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原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说。
  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也表示,要以“三化同步”统领“三农”工作,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基础地位,加大农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的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两区”作为现代农业先进技术、设备、生产模式和资金的集聚地,注定要承载起这一历史任务,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像抓工业园区一样抓农业“两区”建设,不仅可以突出保障粮食安全,为粮食自给率不足一半的我省保障农产品供应打下基础,还可以促进主导产业提升,推动农业实现现代化。
  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说,强调“三化”同步,就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并把“两区”建设作为推进“三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抓手。
  记者了解到,我省将“两区”建设规划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衔接起来,不仅将其列入“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还细化、制定了年度建设计划,全省11个地级市建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两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