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十二五”,做生态特色的丽水渔业

  □本报记者 金茹 通讯员 王凯伟
  丽水地处浙江西南部,境内山涧网布,溪流纵横,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灵江、闽江、交溪等六大水系,因此丽水也被称为“六江之源”,是我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好水养好鱼”,充足的水源、优异的水质,为丽水发展优质特色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丽水的水域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渔业产量增长回落,如何寻找山区渔业经济增长点,成了“十二五”丽水渔业发展的关键。该市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发展,突出生态特色,从而使当地的渔业发展逐步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和绿色环保型”转变,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轨道。
发展洁水渔业,“青山明珠”更秀美
  在遂昌乌溪江渔业公司,外销的鳙鱼嘴边都挂着一个个牌子,销售人员介绍,这就是公司湖山源牌有机鲢鳙的身份证,从牌子上可以查到鱼种采购放养、日常管理、起捕暂养、车船运输等一系列操作时间。公司规定,签约酒店必须对有机鲢鳙进行身份认证后才能购买,以杜绝假冒。
  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别看这牌子不大,却让原本每公斤只有12元左右的鳙鱼价格,一下子上涨到了24元,而这效益,源于公司开发洁水渔业,改变了传统的养殖和经营方式。
  洁水渔业的发展,不仅使乌溪江公司收益颇丰,更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乌溪江水库为钱塘江主要源头之一,也是下游衢州市的饮用水源,丽水大力实施洁水渔业,有效削减了蓝藻滋生,给下游人民送去了一潭好水。据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分析,乌溪江水库7000多亩网拦鲢鳙鱼养殖区内,由于鲢鳙鱼大量滤食蓝藻,蓝藻数量只有非养殖区的十五分之一,有效防止了蓝藻的爆发。同样,在丽水紧水滩水库和滩坑水库,近几年也相继出现蓝藻异常,为此,当地更是将发展洁水渔业作为渔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紧水滩水库,2009年12月至今,当地已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放养洁水鲢鳙鱼种530多万尾,鲴鱼夏花200多万尾,鲢鳙鱼种放养比例从原来的1∶9调整到4:6。
  据专家测算,目前丽水市每年从水库捕捞洁水鱼——鲢鳙鱼和野生鱼类5000多吨,相当于从水库水体中带出氮130多吨、磷35吨,有效抑制了水库水体的富营养化。
推广稻田养鱼,“世界遗产”更亮丽
  今年9月27日,在景宁县澄照乡三石村,有关部门正对“山区微流水稻鱼生态共生型”模式的推广研究省级试点之一——景宁自强稻田养鱼合作社稻田养鱼试点进行现场抽样和验收,验收的5号稻田养鱼试验田,面积1.13亩,收割稻谷509.4公斤,亩产田鱼102.2公斤。按照今年该合作社生产的山哈牌大米20元/公斤,田鱼40元/公斤的价格计算,大米亩产值7640元,田鱼产值4088元,亩产值总计11728元,每亩纯利润达9053元,实现了亩产“百公斤鱼、千斤粮、一万元钱”的生态种养试验目标。
  10月10日,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对省海洋与渔业局《自强稻田养鱼省级试点亩收入超万元》送阅件作出重要指示:“景宁县探索的‘千斤粮、百公斤鱼、万元钱’的生态种养模式值得总结推广”,对丽水市山区稻田生态种养实践探索给予高度的肯定,为推广新型稻田养鱼指明了发展方向。
  稻田养鱼是丽水的传统农业种养模式,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2005年丽水青田县方山乡稻田养鱼入选全球首批农业遗产项目。
  2011年,丽水大力推广新型稻田养鱼,实施了7万亩稳粮富民工程项目,开展2个省级新型稻田养鱼示范基地,1个省级稻田养鱼苗种基地建设和1个稻田养鱼现代渔业精品园建设。各县(市、区)也相应开展县级稻田养鱼示范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推广和实施稻田养鱼面积1.8万公顷,生产生态田鱼3795吨,产值近5000万元。同时,由于稻田养鱼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不但节约了种粮成本,还改善了稻谷品质,提升了价格。
  青田县方山乡稻田养鱼精品园坚持生态种养模式,基地的田鱼销售价高达60元/公斤以上,创历史新高,且供不应求。园区内还发展“渔家乐”等特色旅游,带动周边农户230多户,综合效益十分显著。10月9日,该精品园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成为我省首批现代农业精品园之一。
  根据丽水市渔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通过重点实施品牌化和产业化发展战略,全市稻田养鱼的田鱼产量和产值将分别以年均17%和23%的速度快速增长,在2015年底分别达到7200吨和11520万元,并将大幅提高品牌有机大米产量与产值,为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转型起到积极促进和示范作用。
开发特色水产,谋划新的飞跃
  走进莲都区雅溪镇潘百村,远远看到村边一排排工厂化养殖车间拔地而起,充满现代化气息。这就是当地新创建的大鲵养殖基地。该基地筹建才一年时间,已投入资金1.2亿元,建设工厂化养殖室30幢,养殖亲鲵和后备亲鲵2000多组。投资该基地的义乌永强农业科技发展公司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形成年产大鲵苗种20万尾、商品大鲵60吨的生产能力。
  丽水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为了挖掘这一资源潜力,打造丽水特色品牌渔业。“十二五”期间,丽水着力开发大鲵和溪流性鱼类养殖两大产业,使之成为山区渔业新的增长点。一方面该市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先后进行了倒刺鲃、唇、光唇鱼、斑鳜等系列品种的繁殖养殖技术研究推广,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原产瓯江的主要经济鱼类唇 、光唇鱼繁育技术已全面突破,进入大批量繁育苗种阶段,人工培育的苗种不但大量提供养殖生产,还用于瓯江等自然水域的增殖,成效显著。另一方面,针对目前市内迅速掀起的大鲵养殖热,当地通过引进外地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吸引社会工商资本投资,带动和促进了全市的大鲵养殖步伐,目前已有具备一定规模的养殖企业8家。
  通过积极开发本地特色水产养殖,促进了丽水的山区渔业从数量增长型向生态、优质高效方向转变,使山区渔业的内涵更加丰富、档次更高、效益更好、前景更广阔。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丽水渔业将会把“大鲵之乡”、“溪鱼之乡”、“有机鱼之乡”等更多的生态特色渔业名片呈现给大家,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安全优质的特色水产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