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再次敲响了有关气候变化对人类影响的警钟,同时,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也再度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由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发展阶段等客观原因的存在,面临着极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无论如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时代确实已经来临。中国政府已向世界公布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并将减排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渔业在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将发挥很大作用。一方面,我国渔业是以养为主,且贝藻类、滤食性鱼类等养殖占据很大比例,导致渔业表现出很强的碳汇功能。也就是说,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把这些碳移出水体。另一方面,我国渔业作为能耗产业,其本身也会带来一定的污染排放,因此,发展低碳渔业的潜力很大。低碳渔业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节约型渔业,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效益型渔业,是采用各种措施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可能对经济、社会和生态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的安全型渔业,发展低碳渔业是我国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12月20日,全省海洋碳汇渔业发展座谈会在苍南县龙港镇召开。浙江沿海4个市及象山、苍南等12个县(市、区)海洋与渔业局和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知 识 点
什么是碳汇和碳源
碳汇是指从大气中移走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气溶胶或它们初期形式的任何过程、活动和机制;碳源是指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气溶胶或它们初期形式的任何过程、活动和机制。
碳汇渔业和渔业碳汇
渔业碳汇就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水生生物产品,把这些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也被称为“可移出的碳汇”。渔业具有碳汇功能,把能够充分发挥碳汇功能、具有直接或间接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效果的渔业生产活动泛称为碳汇渔业。
海 洋 吸 碳 能 力 强
海洋的碳汇能力
地球上的碳元素主要存在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虽然全球的碳元素主要以碳酸盐岩石的形式存在于地壳中,但其中的碳元素几乎处于静止状态,较少参与碳循环。所以,海洋是除地质碳库外最大的碳库,也是参与大气碳循环最活跃的部分之一,海洋的固碳能力约为4000万亿吨,年新增储存能力5亿-6亿吨,碳元素在海洋中主要以颗粒有机碳、溶解有机碳和溶解无机碳三种主要形态存在。
1吨厚壳贻贝能吸收0.4吨二氧化碳
海藻们的光合作用能力一点不弱于大树,甚至更强,它们吸收二氧化碳茁壮成长,厚壳贻贝吃掉海藻,把碳堆到它的贝壳里去——天下贝壳有千万种,在海洋中放养厚壳贻贝,就是看中了它的厚壳,能储存更多的碳。
有一个测算,一吨厚壳贻贝能吸收0.11吨碳,大致相当于消灭了0.4吨在天空中游荡的二氧化碳。
被净化的,不只是空气,还有海水。
污染海洋的,主要是人们从陆地上排入的氮和磷,这两样东西让海水变得富营养化,海藻吃掉氮、磷,能把海水变干净,但海藻吃得太好,繁殖过快,又容易导致危害鱼类健康的赤潮。
有了厚壳贻贝,一切矛盾都会迎刃而解:海藻吃氮、磷,贻贝吃它们,海洋变得安全且洁净。
碳 汇 技 术 发 展 快
海洋低碳技术
根据目前的海洋科技支撑能力和海洋资源特点,发展我国的海洋低碳技术主要包括: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海洋碳汇渔业技术、海底森林修复技术、滨海湿地整治技术和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等五大方面。
海洋牧场生物链
草原牧场的生物链最底端是牧草,如今,专家们正在为东海牧场遴选优质“牧草”。海洋牧草是海藻,这种海藻必须是本地品种;还得容易控制繁殖速度,防止单一海藻爆发,引发让渔民们头疼的赤潮;此外,海藻还得合贝壳、鱼类的胃口。
种好海藻,接下来就要放海洋动物了。去年,东海牧场投入1300万元,放流10多个品种的海洋动物,共计2亿多尾。今年同样投入300多万元,让成千上万的鱼儿安家。 郑林
个
人可认购海洋碳汇
去年,省海洋与
渔业局和农业部东海区渔政局
联合启动了东海带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修复计划,人工为海洋族类造窝。这个保护区在舟山群岛以东、东海中北部近海的禁渔区线两侧海域,总面积2.25万平方公里,其中0.72万平方公里是核心区,其余是试验区。预计未来几年内,将会有成千上万个人工藻礁、人工鱼礁、人工珊瑚沉入海底。目前,东海区渔政局已在积极筹划
个人自愿认购碳汇机制,到时人们
便可亲身体验海洋低碳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