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省各地供销社根据所处的环境、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性,创造性地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涌现了不少好做法、好典型,为各地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思路。
盘活存量 破解困局
桐乡市供销社与其他兄弟县市一样,曾有过辉煌的历史。随着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供销社在农村“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经历市场冲击和改制阵痛后,人员分流了,牌子保留了,业务停顿了,经营服务阵地失去了,昔日曾经红红火火的基层供销社变得冷冷清清,部分单位出现生存危机。
面对现状,桐乡市供销社脚踏实地,创新方式,在盘活基层社存量资产上积极探索。6年来,全市先后开发了崇福、屠甸、濮院等地供销社6个存量资产项目,获利1000多万元,不仅清偿了部分基层社的历史债务,保留了一批优质商铺,而且使基层供销社走出困境。
在盘活存量资产上,不少供销社的做法各有千秋。安吉的杭垓供销社抓住城镇建设契机,建市场、搞经营,不仅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实力得到大幅提升;良朋供销社利用供销社优势,发展农贸市场、生活超市,经营业绩节节攀升;吴兴的白雀供销社每年都有“大、好、高”项目,一期光伏太阳能项目已投产,上半年销售额超亿元,综合楼、农家乐等开发建设项目也在筹备之中。
通过项目建设,一批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基层供销社相继涌现。今年,湖州的吴兴白雀、安吉杭垓、良朋三家基层供销社进入了全国供销社系统销售、利润双百强基层社行列。
强基固本 收复“阵地”
农产品购销是基层供销社的传统经营业务,前些年,不少基层社因身处困境,这项传统业务也停顿了下来。桐乡部分基层供销社从2006年开始,想方设法,克服人员、资金、销售渠道等困难,积极开展杭白菊、蚕茧、蔬菜、桑条皮等农副产品购销业务,开展盐业配送、烟花爆竹和农资经营,销售额逐年递增。
此外,桐乡市供销社联合3个基层社组建了桐乡供销农产品营销公司,开设桐乡供销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展销名特优农产品上百种,开展农产品营销和配送业务,建设农产品基地,今年预计销售额达1200万元。
这些经营业务的开展,改变了基层社原先只靠租金过日子的状况,不仅给供销社带来了经济收益,更在广大改制人员中产生了积极影响,供销社经营队伍也得到了锻炼。
庆元县供销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域划分界限和传统体制制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恢复基层社经营网点。一是以资产入股等形式与当地经营大户、经营能手等联合开展经营业务,设立基层社;二是与供销社参办领办的专业合作社、供销超市、农资公司等一起,共同开展农副产品购销、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业务;三是千方百计盘活资产、筹措发展基金,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建德市供销社则以“新网工程”为抓手,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恢复构建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加快推进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建设,重塑供销社农村服务网络体系。
注重合作 联合发展
面对基层供销社人员分流及单个基层供销社资源分散、势单力薄的状况,全省不少供销社积极开展联合与合作,抱团取暖。
从2005年开始,桐乡市供销社一方面联合系统内龙头企业和基层供销社,以改造利用原有基层供销社改制商店为基础,对传统门店进行改造、提升,推动基层门店向连锁超市转变;另一方面把“新网工程”与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有机结合,占领农村市场,延伸销售终端。全市先后发展了东兴日用消费品连锁、农友农资连锁、迎新烟花连锁以及液化气连锁网络,连锁店遍布城乡。2010年,连锁网店总数达675家,全年商品配送额达到1.8亿元。其中东兴连锁超市公司在省“千镇连锁超市,万村连锁便利店”工程建设中影响较大,被省政府授予千镇连锁超市工程龙头企业、国家商务部授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优秀试点企业称号。
发展连锁经营需要联合,建办农村综合服务社更需要联合。绍兴市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始于2009年,在上虞先行试点。上虞根据该市南穴村原有供销社服务设施较健全的实际,在对原有生产、生活资料经营门店按现代流通经营网络要求改造,对村级文体中心按文化特色村建设要求完善的基础上,创建了梁湖镇南穴村综合服务社。该服务社现有经营服务用房13间,面积470平方米,辐射周边5个大村、1727户农户。
绍兴市将这种创建农村综合服务社的成功做法于2010年在全市全面推开。至2010年底,全市系统已建村级综合服务社13家,资产总额452万元,年销售总额820万元,服务农户6618户。在此基础上,2011年全市又新建30家综合服务社,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综合服务社100家。
综合服务社建成后,供销社主要负责业务指导,日常工作就委托村委会负责,由村委会确定一名主任兼任综合服务社理事长,实行规范管理。
同样,桐乡市供销社采取产权式建办农村综合服务社,选择有市口、有农民集聚的中心村建造,村委会提供集体土地,供销社建造,镇(街道)负责配套设施建设,产权分割,供销社企业负责连锁配送。至今,全市已建农村综合服务社53家,其中产权式服务社22家。
“二次创业” 激发活力
改制后,经营活动基本空白,服务功能基本丧失,日常运转完全依靠出租资产勉强维持,是不少基层供销社共同存在的问题。去年底,湖州南浔的双林供销社新引进了一名带资金、带项目的基层社副主任,成立了湖州南浔双林兴盛农产品经营有限公司。公司按照“供销社控股,经营者持大股,全体员工参股”的组织原则,实行股份制。公司成立后,随即收购了该镇龙强木制品厂78%的股份,由新引进的副主任负责该厂日常经营管理。截至今年10月,该社经营额达到253万元,比去年增长366%。
今年,湖州市要求全市27家基层供销社都像双林供销社那样建立经营平台,开展“二次创业”。到目前,湖州市已有25家基层社建立了经营平台。
在“二次创业”过程中,台州市供销社致力于发展“三力”农民专业合作社。
台州市供销社于2008年率先提出发展“三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所谓“三力”,是指组织凝聚力——供销社在专业合作社中有一定的股份(一般为20%左右),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起到凝聚专业合作社社员人心的作用;品牌影响力——专业合作社在该产业中带动作用显著,品牌意识强,并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产品达到无公害或绿色食品以上标准,获得市级名牌以上证书;发展后劲力——专业合作社销售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经营业绩优良,社会效益显著,对社员进行二次返利。“三力”农民专业合作社一经提出,台州市供销社就身体力行,参股浙江忘不了柑橘专业合作社。经过3年努力,效果显现。浙江忘不了柑橘专业合作社先后被评为省供销社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百佳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年销售额达到6800万元。
发展“三力”专业合作社,进而逐步将其办成基层供销社,是台州市供销社建设基层组织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途径。临海永丰供销社就是由临海市供销社与永丰鲜果专业合作社共同出资组建成立的基层供销社,注册资金50万元,其中市供销社占51%,永丰鲜果专业合作社以法人股出资占49%。永丰供销社建设了鲜果加工车间、冷库、西部农产品市场、综合大楼,开办农资综合服务中心,开展日用品连锁,年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
早在2009年,建德市首创了蚕桑风险金制度。蚕桑风险金由市、乡镇(街道)、供销社组建的蚕桑专业合作社三级筹集。根据蚕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的蚕茧保护价收购合同及市农业局提供的蚕种发种量,每年按30元/张的标准提取风险金。其中,市财政承担20元/张,乡镇(街道)、蚕桑专业合作社各承担5元/张。
当茧丝绸市场行情发生重大波动、方格茧(鲜)收购市场平均价格低于最低保护价(春茧900元、中秋茧850元)时,由蚕桑专业合作社适时提出蚕茧市场风险金启动计划。
此举强化了建德市供销社对全市蚕桑产业产供销的协调服务能力,促进了蚕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深受广大蚕农欢迎。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