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人们对养猪场的印象一直都是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蝇虫乱飞,但云和县乐福久生态养殖场却让人们的这一观念发生改变。
“不闻猪粪臭,只闻饲料香。”走进云和县安溪乡的乐福久生态养殖场,干净的猪舍既没有刺鼻的臭味,也没有纷飞的蚊蝇。场长刘邦友告诉笔者,其中的奥秘都在猪舍铺的“床垫”上。
刘邦友口中的“床垫”并不是什么高科技材料,而是在猪舍水泥地上铺的80厘米左右的废菌棒米糠垫料,猪平时的吃喝拉撒都在这上面完成。
废菌棒米糠垫料相当于一张生物发酵床,废菌棒里的木屑、菜籽饼,在一定湿度环境下遇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能迅速分解猪的排泄物的发酵菌,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生态循环链,垫料两年都不用清理。“这样就真正实现了零污染,所以就闻不到排泄物的臭味了。”刘邦友解释道。
同时,用废菌棒做生物发酵床还是件一举两得的事,从前被菇农随手丢弃或焚烧的废菌棒现在却成了养猪场最好的除臭、消除污染源、积累农用肥的宝物。两年后,这些垫料又能“摇身一变”成高品质的有机肥,可以作为植物的养料。“用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养猪,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能省下不少资源,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了。”刘邦友说。一头猪平均每天要产生七八公斤左右粪尿,传统养猪每天得清扫两次猪舍,既浪费水又耗费大量人力。现在,工人们只需隔段时间为废菌棒垫料“翻翻身”,防止过度潮湿就可以了,不再需要人工清扫、冲洗圈舍,避免了大量的冲刷污水和粪便排出舍外,达到了零排放。
“猪排出的粪尿经微生物发酵后迅速降解,能转化为菌丝蛋白,这种菌不仅可以促进猪的生长,还能促消化,猪胃口好了,不仅长势好,肉质也更加鲜美。”刘邦友说,猪在发酵床上“拱食”时,还能吃到“营养餐”。同时,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所养的猪并非圈养,七八十头猪在面积为110平方米的发酵床中活动,活动空间和活动量比起传统养殖有了大幅度增加,这能提高猪的免疫力。
虽然刘邦友的养殖场刚刚开始使用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但零污染、零排放的“生态猪”已是声名远扬,订单也从各地“飞”来。他告诉笔者,再过半年,年出栏1万头的大规模养殖场就能建成,到时候计划给所有的猪舍都安上“生态床垫”,打响“生态猪”品牌。 云 龙
链接
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主要利用生物菌对垫料的发酵作用分解猪的排泄物,使猪场少蝇无臭,无排泄物流出。发酵分解后的垫料作为有机肥还田,达到农牧结合、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效果。使用废菌棒“床垫”后,既解决了废菌棒再利用问题,又很好地解决了畜禽排泄物处理难的猪场治理问题,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