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林业

  今年6月25日,《浙江林业》专刊“花木”栏目曾刊登过一篇题为《花木业看好 掘苗工紧缺 嵊州花木业呼唤机械化》的文章。最近,有关花木业机械化的话题再次引起媒体关注。
苗圃机械化何时能实现
  近年来,我国苗木产业发展得热火朝天,销量屡创新高,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在产业红火的背后,苗木生产者们依旧在苗圃里挥汗如雨,以人力的方式从事着传统种植,机械化的影子难得一见。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为何苗木产业机械化落后于时代?我国苗木产业机械化之路还有多远?从无到有再回落
机械之路起伏不定
  在我国,苗圃机械化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从上世纪60年代东北地区推广起苗犁开始,到上世纪70年代,该地区苗木种植机械化已得到较好发展,从整地、插条、中耕、喷灌到起苗普遍实现了机械化。
  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苗圃机械化发展到了最好时期。据报道,这一时期,林业科研工作者以培育针叶树苗的苗圃机械为重点,进行了整地、筑床、播种、起苗、切根、苗木移植等机具的研制和应用,同时进行了林木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林木容器育苗工厂化生产技术及其林木工厂化育苗机械设备和设施的研究与开发。
  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本该顺势提升的苗圃机械化却停滞不前。受资源与资金的影响,这一时期,大批林业机械制造企业转产、停产、破产。
产业扩大成本高
机械之路势在必行
  机械化的停滞并没有影响苗木产业的利好形势。目前,随着我国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广泛实施,市场上绿化苗木需求持续攀升,苗木行业发展红火。机械化发展滞后的运作模式,直接挑战着日益扩大的苗木生产需求,苗木生产者们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生产所需的大量劳动力从哪里来?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大量劳动力的需求本不该是一个问题。然而,苗木生产需要拥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人员,庞大数量的技能型人员从哪里来?据报道,今春植树最集中的时候,上海一些苗圃由于找不到挖树工而拒绝了很多业务。起挖大树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才能胜任。如今,像这样技术型的劳动力很短缺。
  另一方面,劳动力的背后直接牵连着劳动佣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日前在沃德财富高峰论坛上表示,今后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三大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来源于劳动力要素成本的快速上升。此前也有研究认为,2012年中国的劳动力总量将达到顶峰,然后开始下降。面对此种供求关系的拐点,苗木产业的大规模生产该何去何从?
  反观国外,其苗圃机械化运作水平很高。在日本,从育苗到苗木出圃,各个生产环节基本都是机械操作,在苗圃里很难看到忙于种植的农民。看来,在社会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劳动力成本逐渐增加的情况下,我国苗木产业要发展得更加完善、更加长远,机械化势在必行。
规模小散户多
机械之路几多愁
  目前,行业内几乎达成共识,认为机械化的普及有利于苗木产业的提升。然而,共识的背后,机械化之路几多艰辛!苗木机械化的春天迟迟没有到来。
  从事苗木生产经营20年的林先生说,机械化无疑有利于行业发展,但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目前国内生产的机械跟不上产业发展,很多机器都得从国外进口,而使用进口机器的成本则大大高于人工种植成本。据了解,目前国内很多机械的研发都是针对大型苗圃的,中小苗圃基本不适用。中小苗圃急需的挖穴机、挖树机、植树机等机械几乎难觅踪影。另外,苗农们也提及,机械虽然方便,可使用之后管护也是一个大问题,专门管护这些机械,无形之中又增加了生产成本。
  当前,我国苗圃经营散户较多,这些散户生产规模较小,苗圃面积不大,分布也较为分散,加上机械设备价格又高,他们更愿意采用人工种植的传统方式。据了解,林先生经营的苗圃在当地已有一定规模,但他仍然觉得没有达到使用机械化的规模。林先生表示,如果自己的苗圃基地再发展500亩,就一定会采用机械化运作的方式了。
  另一方面,散户多的情况使得苗圃经营容易出现散乱、盲目种植的现象,这直接阻碍了机械化发展。机械化的高效运作势必联系着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的运行。大型苗木企业发展机械化生产,不仅仅是因为拥有雄厚的资金基础,还因为苗木标准化生产形成规模。目前,国内苗木标准化种植尚未普及,为追求短期效益,不少苗农只求多种苗木,完全置行距等基本要求于不顾。试想,在如此密集的苗圃里,机械哪有用武之地?
或自制或租赁
机械之路有奔头
  难道在苗木产业散户多、规模化程度不高的今天,苗木机械化就真的举步维艰了吗?
  国内苗木机械化水平跟不上,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行业发展有限,得不到机械生产商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苗木生产者如果再坐等他人,苗木机械可能只是空中楼阁了。因此,苗木生产者应在生产实践中汲取经验,主动向科研部门献计献策,有条件的话,自己可以直接参与机械的发明创造。
  如果说主动发明创造需要一个长期实践过程的话,那么机械租赁可以算是一个立竿见影的计策了。在生产集中时期,苗农们可以依靠租用机器来完成生产,这样既省去了雇佣大量劳动力的麻烦,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及质量。对于有能力购买大量机械的苗木企业,可以考虑在满足自身生产的同时,将闲置机械租赁出去,如此一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我国租赁行业尚处起步阶段。据统计,国外租赁产业占有30%的市场渗透率,而我国租赁业所占比例尚不足1%,市场渗透率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由此看来,填补这个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不仅能有效解决苗圃机械化的发展困境,还能催生出一个潜在的新兴产业。 晏凡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