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站在童鸣初设计的占地500亩的花卉苗木生态观光园里,一株株造型各异的树、一个个形状精美的根雕、一处处独具匠心的布置,令人不禁折服于眼前这位普通农民的智慧。童鸣初说,这是他的农民研究所正在重点打造的观光园,已投入了近千万元,不用多久,这里将成为长兴县泗安镇苗木产业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
童鸣初是泗安镇响当当的苗木种植大户,他的身上有着一股开荒劲儿:全市第一个种葡萄,第一个上山开荒种树,成立第一家农民研究所……这一个又一个的“第一”让他充满了传奇色彩。这些和眼前的童鸣初似乎不太相符——瘦小的个子,憨憨的笑容,朴素的穿着,怎么看都只是个普通农民。
童鸣初种植苗木有25年了,他不仅是长兴十佳现代林业发展示范户,今年更是先后被评为省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市科技兴农领路人。支撑童鸣初在种植苗木、发展科技这条路上不断前进的,是深埋在他心中的一个信念——一定把树种好。
早在1987年,拿着种葡萄赚来的第一桶金,童鸣初带着一家老小,扛着锄头,上山开荒种树。“100亩荒山都是不毛之地,地下的石头一大块一大块的,我们家人手拿着锄头,整整开垦了5年,才在山上种满树。”说起当年那段艰苦岁月,童鸣初仍记忆犹新。然而现在,这100亩荒山上,早已种满了从中国果树研究所和原浙江农业大学引进的优良树种,成为了果树良种基地。
10年前,长兴老长岗岭牧场面临转制,童鸣初流转了90亩土地,开始酝酿新的计划。在有关部门牵线下,童鸣初成功聘用了5位苗木专家,成立了长兴县长绿特种园林工程技术研究所,这也是长兴县成立的第一个农民研究所。现在,研究所建立了特种经济林试验园580亩,绿化苗木基地1200亩,还成为了省香樟树标准化栽培基地。“专家的指导和帮助,让我的苗木不断向精品化方向发展,提升了苗木产业的附加值。”童鸣初说。
现在,童鸣初又在他的花卉苗木生态观光园里编织新的梦想,那就是成为第一个走苗木艺术化生态观光路的长兴农民。通过这几年的努力,他的生态观光园内已种满了从各地搜集来的200多个树种,成为了苗木科普示范基地。“现在我着手在园内建造一个玻璃温室,种满各种热带花果,放上各种根雕作品,让我的观光园品种更丰富。”童鸣初说。
在进行苗木标准化生产,增加苗木科技含量,增加苗木附加值的同时,童鸣初还形成了“基地+科技+农户+营销”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带领村民们致富。现在,童鸣初已带动本村及周边500多户农户发展名特经济和绿化树苗,面积达1.2万亩。在泗安镇政府的引导下,他还牵头举办各种培训班,带领村民学习绿化苗木的培育技术。
童鸣初对树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就像他说的,这辈子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把树种好。“每棵树都是艺术品,经过多年的培养,都会积淀一种文化、一个故事。我希望我所种的树,能成为一件件艺术品,并一代代传下去。” 金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