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林业

“森林先锋”,结对帮扶帮出品牌

  今年以来,开化县林业局办公室经常接到来自省内外的咨询电话,询问该县大溪边乡伏坞村山茶油专业合作社的联系方式;在百度搜索中打入“伏坞”一词,旋即跳出相关结果6860条之多。
  一个欠发达县的小山村,因省林业厅的结对帮扶,竟在互联网上创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实现了兴林富民的华丽转身。
  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下,开化县71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得到由省林业厅牵头的10个单位的结对帮扶。省林业厅还与开化最贫困的乡镇之一——大溪边乡结成了长期帮扶的对子。从创先争优结对帮扶开化县大溪边乡林业发展3年规划,到“到村里去、进农家门”的挂钩联系工作方式,省林业厅“森林先锋”在开化留下了鲜明的帮扶品牌印记。
创品牌载体,规划引领凸现针对性
  结对帮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无论是“输血式”的扶贫治标,还是“造血式”的扶贫治本,都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三年规划千万投资实施四大工程”,这就是省林业厅制定的载体“蓝本”。
  自2003年省林业厅与大溪边乡扶贫结对以来,省林业厅领导和工作人员、驻村指导员、科技特派员深入大溪边乡各个联系村调查研究,帮助7个重点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提供致富项目,组织技术培训。
  2010年,结对帮扶进入关键期,省林业厅及时启动与实施了“森林先锋”创先争优结对帮扶开化县大溪边乡林业发展3年规划,进一步集聚资源、加大供血、增强活力,推进大溪边乡现代林业发展。规划确定大溪边乡在2010-2012年间,投资1046万元,通过实施景观绿化、产业发展、森林抚育、村庄美化等四大重点工程,使森林面积增加4512亩,抚育森林8700亩,初步建成质量好、管理优的各类商品林7500亩;森林蓄积量预计增加3.5万立方米,油茶林平均亩产茶油由3公斤提高到10公斤,示范林达30公斤以上;乡村森林火灾发生率降低80%;村庄绿化面貌得到根本改观;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林业组织化、集约化水平大幅提高,林农源自林业产业的收入明显增加。
  为确保规划实施的执行力,从省林业厅到开化县林业局、大溪边乡政府,均建立了3年规划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乡里同时成立了以分管副乡长为组长的监督检查小组,村级成立实施小组,由村支书负总责。开化县林业局拟定3年规划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大溪边乡政府每年将年度实施计划以文件形式分解到各村和林业经营大户,由班子成员分片、驻村干部包村负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由此形成了上下联动、行之有效的大溪边乡林业建设组织体系,每一级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目前,实施各方积极落实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提出的“三年行动规划、三年大变样”的要求,规划的11个项目中已有7个完成或接近完成,到位资金370多万元。
创品牌产业,典型辐射彰显全局性
  产业培育是促进林兴民富、提高造血功能的必由之路。典型辐射是省林业厅引导当地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以建设示范林的形式,因势利导提供鲜活的样板,以辐射带动林业的整体发展。
  基于对大溪边乡乡情、林情的把握,省林业厅自2003年以来一直不遗余力地实施项目扶贫。2005年,省林业厅选择了该乡基础条件较好的伏坞村作为省万亩油茶低改工程的示范点,产生了“看得见”的效益:亩均产茶油由原先的2公斤提高到2008年的15公斤左右,为全县平均产油量的3倍,其中一户“油茶明星”亩产量达到36公斤。伏坞村62户人家,仅油茶一项人均收入逾千元。最初的200余亩示范基地很快向周边扩展,低改模式继而向全县推广。如今,在大溪边乡以伏坞为中心的绵延3600多亩的“油茶金三角”已具规模;“十一五”期间,该示范点已带动全县油茶低改3万亩、新建油茶优良品种示范基地3500亩。
(下转C2版)
  2008年,这个距乡政府所在地约30公里的伏坞村成了商务品牌,“酒香”开始从深巷中“溢出”。在省林业厅和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本着一村一品的经营理念,村里自主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组织村民注册成立了伏坞村山茶油专业合作社,并大步迈上互联网,将偏远、落后的弱势变成优势,深山沟土特产开始纵横市场。
  基于对大溪边乡多年扶持的基础,省林业厅在实施“三年规划”过程中进一步创新机制,打造精品,树立典型,不断扩大兴林富民综合示范区范围,并引导各村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创新工作思路,利用市场化手段,通过招商引资、资源置换、林权转让等措施,积极探索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提高林业组织化、集约化水平。“森林先锋”创先争优行动如火如荼展开,省林业厅领导率先垂范,目前两块“厅长示范林”——由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牵头的大溪边乡黄谷村丰山油茶示范林和副厅长俞坚牵头的大溪边乡墩南村森林抚育示范林已初步建成。其中丰山油茶示范林建成后面积将达到932亩,带动周边4个村开展油茶低改4500亩,有效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示范作用。
  受其影响,林农发展油茶积极性高涨。今年6月,示范区林农成立了开化县康到家山茶油专业合作社。
  示范林还引起了省城一些工商资本的高度关注。今年8月,浙江纳寿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资完成流转示范区油茶面积500亩。公司与农户的结合,将大幅度提高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油茶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创品牌服务,“两员”制度确保长效性
  2010年10月18日,楼国华亲自率领省林业厅直属机关党员、技术骨干30余人前往大溪边乡,对下阶段结对共建工作进行一次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将“到村里去、进农家门”的亲民惠民行动落到实处。“到村里去、进农家门”服务并非始于“三年规划”。2003-2009年间,省林业厅先后派出150多人次、筹集资金500余万元,用于帮扶开化大溪边乡,建设基地1万多亩。“到村里去,进农家门”是省林业厅“两员”制度一以贯之的传统作风。省林业厅下派的“两员”即农村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是省林业厅联系大溪边乡的桥梁和纽带。农村指导员长驻大溪边乡,主要肩负省林业厅“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结对帮扶工作,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科技特派员主要承担大溪边乡的科技富民任务,是农民家里的常客、良师、益友。
  实行“两员”制度,意味着帮扶不仅局限于帮钱帮物的“输血”,而是更注重送技术、送信息、送门路、送项目进行“造血”,在项目、资金、技术、信息、就业上给予大力支持。除了指导实施景观绿化、产业发展、森林抚育、村庄美化等四大重点工程外,“两员”还带领群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今年,全乡新增油茶园土鸡养殖、山羊养殖等大户3家;阳坑口村和公淤村新建高山蔬菜基地2个,种植面积达300余亩,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全乡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1326余亩,共带动低收入农户433人;吊瓜、藏红花种植相继发展。
  为满足农民对发展高产技术的渴求,近几年来,省林业厅先后多次组织乡、村干部和林业经营大户到建德、新昌、安吉等地参观考察,同时又多次派技术人员到乡里开展技术培训。“三年规划”启动以来,大溪边乡已举办了12次产业发展专题技术培训,培训林农1800人次,实地指导林农油茶低改231户。
  由于“两员”制度的长效性、一以贯之的政策连续性,使得联系乡的一些“硬骨头”、“老大难”问题能善始善终得以克难攻坚。在大溪边乡,主干通道两侧山体多为石灰岩,茅秆长势旺盛,多次造林均以失败告终。针对“灭荒难”,“两员”积极争取省林业厅的立项支持,通过在省内外开展技术调研,将该石灰岩荒山绿化与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统筹考虑经济、生态和景观三方面效益,设计科学合理的栽培模式,取得喜人成效。该乡500亩石灰岩荒山绿化示范点于2010年造林,2011年补植,如今面貌一新,披上了绿装,为防范森林火灾除去了“心腹大患”。“两员”品牌服务的坚定与执着,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群众绿化造林的信心,群众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要我造林”向“我要造林”转变。去冬今春,全乡完成景观林补植造林1187余亩,其它造林1000亩,完成中幼林抚育4781亩,新增生态公益林16238亩。
近10年帮扶,赢得效益多重性
  自2003年至今,省林业厅近10年帮扶路,风雨兼程,矢志不移,不仅开创了欠发达山区县以林为主的新农村发展格局,更是以建设“森林浙江”为集结号,为“森林浙江”在贫困山乡的落实树立样板。
  帮扶带出“集团军”。近几年,在省林业厅的牵头和大力推动下,省旅游集团、诸暨市政府及有关乡镇、企业等共10个帮扶单位积极与开化县9个乡镇开展长期结对帮扶,帮助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各项措施,增强了该县低收入群众发展生产奔小康的信心,结对帮扶工作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省级结对帮扶单位共向开化投入帮扶资金505.37万元(其中省林业厅投入270.07万元),重点帮助扶持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农民培训等8大类46个发展项目,带动1413户低收入农户增收。在此基础上,开化县又以县委组织部等18个单位为结对帮扶工作牵头单位,组织协调128个县级机关部门、146家企业、8000余名干部,与全县160个集中村、1.65万余户低收入农户开展结对帮扶行动,2010年县级帮扶资金达到267.74万元。帮扶工程规模空前。
  人民群众得实惠。在省林业厅的大力扶持下,经过上下各方的协同努力,大溪边乡2010年低收入农户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15元,比上年增长632元,同比增长12.9%;全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397户中除157户低保户外,均超过1500元,人均收入1500—2500元的低收入农户中有968户超过2500元;在全县范围,2010年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为3913元,比上年增长14%,高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水平。
  干部作风大转变。省林业厅把帮扶工作当作锻炼干部的“主战场”,作为评价干部绩效的重要内容,通过走访结对户,建立干部帮扶实绩档案等方式,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让党员干部在帮扶工作中增长见识,磨炼能力。在多年帮扶的基础上,去年省林业厅机关党委又与大溪边乡基层党组织结为共建对子,16个机关处室和直属单位党组织与大溪边乡8个行政村党组织结上了对、挂上了钩,双方以提升服务能力为共建目标,共过组织生活、共谋发展思路、共强集体经济、共办为民实事。在帮扶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进农家门、问农家情、吃农家饭,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在温饱线上挣扎,心灵为之震憾,纷纷表示要进一步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多干实事,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林区社会更稳定。扶贫先扶志,志穷是最可怕的贫穷。省林业厅近10年帮扶路更是“扶志”的历程,不仅关注和解决弱势群体眼前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而且更注重从思想上引导和教育,从精神上鼓励和鞭策,着力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鼓励自力更生,自主创业。在帮扶活动中,帮扶干部以主人翁的姿态,深入林区,下村入户,做困难群众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问题,使困难群众进一步了解了党的政策,理顺了情绪,减少了怨气,促进了山乡和谐。
程向红 梅岩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