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富脑工程”,开启农民致富之门

——欠发达地区农民文化素质提升的文成样本

  □本报记者 姚力丹
  信息闭塞、人才匮乏是欠发达地区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文成县近年来以“要富民,先富脑”为宗旨,以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为着力点,通过政府埋单的方式,创新性地开展“专业农民”、“转移农民”、“务工农民”等文化素质培训,实施“富脑工程”,成效显著。
授课加“取经” 农民成“行家”
  朱进洪是文成县金大地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社长,合作社有中药材面积3万亩,“中药材价格起伏大,如何把握市场形势一直是困扰我的难题”。让朱进洪欣喜的是,今年10月,文成县农民知识化培训办公室组织了一次中药材专题培训,请来专家现场授课,“老师不仅给我们分析了全国中药材市场的行情,还教了种苗培育、标准化种植的知识,帮助可大了。”朱进洪赞叹道。
  大棚蔬菜、杨梅、中药材、生猪养殖是文成县的农业主导产业。为了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近年来该县大力开展“专业农民”培训,邀请省市院校的农业专家前来授课,让农民边学边干。仅今年,该县就开展蔬菜育苗管理、水稻种植等多项专题培训数十次,培训“专业农民”1104人次。
  “在课堂授课的同时,我们还请专家进村入户,尽可能到基地进行现场技术讲解,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文成县农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种现场教学方式让农民参加培训热情高涨,培训班几乎场场爆满。
  除了把专家请进来“传经”,文成县还通过外出考察的方式,积极组织农民走出去“取经”。利民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的社长王明利今年就两次前往温州的大型肉兔养殖基地、肉兔加工厂参观学习。他告诉记者,实地考察不但让自己学到先进的养殖经验,还为合作社的肉兔找到了更广的销路。据悉,今年,文成县农培办已组织453名种养殖大户外出考察学习。
培训看“菜单” 学后长本领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不断增加。如何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向二、三产转移?文成县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和人员素质的特点,大力开展针对转移农民和务工农民的“重点培训”和“创业培训”。
  在温州市鹿城区的一家大排档,记者见到了雷爱光。他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是这里的掌厨,每月能有2000元的收入,而这一切得益于他半年前参加的中式烹饪技能培训班。“培训班不仅教知识,还组织我们去酒店实习,让我顺利考出了厨师证。”
  结合市场行情和企业所需,近年来,文成县农培办积极探索“校企联合”、“政企联合”等培训形式,在温州市区选定了五所职业院校,作为县委托培训定点机构,有计划地开展美容美发、计算机操作、烹调、按摩等技能培训,使培训合格人员能够一上岗就成为岗位能手,大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当地还充分利用侨乡的特点,结合华侨在欧洲的重点产业,开展外语、服装加工等针对性培训。华侨新村的村民余军权这几天正在参加意大利语培训,“培训结束后,我就可以去意大利打工赚外汇了。”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据悉,近年来,文成县通过建立劳务输出服务体系,使得全县近10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国内、国外务工经商,全年回流侨汇1.7亿元,国内劳务收入5亿多元。
  “针对不同农民的特点,我们提出‘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实行分类培训。”文成县农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地对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村劳动力,开展家政服务员等技术难度不大的技能培训;对于文化水平较高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一些难度较大、技术含量稍高的中长期职业培训;对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民工,则进行岗位技能提高培训和规范化管理培训。
农民学知识 政府来埋单
  培训能有效提高农民素质,增加收入。但文成县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如何减轻农民参加培训的经济负担,鼓励他们走出大山学习知识,文成县提出“农民培训,政府埋单”,对农培工作实行了一揽子补贴。
  文成县珊溪镇农民雷婷婷家里年收入仅千元,是典型的低收入农户。“初中毕业后,我想出去学门技术,可又没钱。”正在她一筹莫展之际,县农培办的工作人员主动找到了她,让她免费去温州学习美容技能。通过两个月的学习,现在雷婷婷不但考取了初级美容师,还在温州一家美容院找到了一份月收入近2000元的工作。“政府补助力度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民享有各类技能培训‘快餐’的营养水平。”文成县农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鼓励更多的低收入农户参加培训,去年,文成县将农培提升工程纳入“三年特扶项目”,实施“低收入农户素质培训工程”,计划在2011—2013年投入1500多万元,用于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仅今年,该县就落实专项农培资金600多万元,开展低收入农户培训2971人。
  除了对低收入农户实行免费培训,文成县对其他农民培训也都给予相应补助。比如,参加专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农民,最高可分别获得500元和800元的补助;参加转移农民培训的,每人可获得400—1200元不等的补助,培训6个月以上的,最高可获得8000元的补助。王明利告诉记者,自己参加肉兔养殖培训班,不但不用交培训费,还可以得到50元一天的补助,“现在社员的培训积极性可高了,都争着要来学知识。”
  为鼓励农民参与自主培训的积极性,文成县还规定,凡是到省内各职业院校参加培训的农民,只要凭培训发票、入学证明、资格证书等材料都可给予补助。“我们鼓励农民参加长时间的技能培训,学习时间越长,获得的补助也越多。”县农培办有关负责人说,仅今年该县已有34名到省内各职业院校培训学习的农民获得相应补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