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神州八号顺利飞天,不少农作物种子“享受特权”再次搭载飞船遨游太空。关于航天种子的话题也再次引起人们热议。据悉,近年来,我国许多农业科研机构将培育的植物种子,通过航天飞行器搭载到太空,经过辐射,促进种子内部基因改变后,再进行选育试验,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今年,三门县天星航天育种产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中国农科院烟台农科所引进航天种子。近日,笔者来到该公司位于三门县珠岙镇里桃村的高山基地,探寻神奇的航天种子。
采挖“七彩”花生
在桃村的半山腰上,笔者看到一群村民正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有的挥舞着锄头挖出一丛丛花生,有的将花生采摘下来。
村民们告诉笔者,他们是在帮老丁干活。村民麻绍银说:“年轻人都出外打工,自从老丁承包荒山荒地种植丹参、豆、花生、水稻等作物后,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赚钱了。”
人们口中的老丁就是丁道金,他1987年毕业于浙江水产学院,以前做过渔船大副、企业工人等。今年年初,丁道金来到里桃村这个高山村承包山地,搞起了种子培育。
丁道金说,他种植的七彩花生,就是航天种子,其中蛋白质含量30.68%,比普通花生高5个百分点,钾、锌、铁的含量分别比普通花生高19%、48%、101%,硒的含量更是比普通花生高好几倍。
谈起七彩花生,老丁讲得头头是道:“今年的七彩花生试种比较成功,亩产达到200公斤。”第一批花生售价达到每公斤20元,这更加坚定了老丁明年继续种植的信心。
收割高蛋白大豆
收完花生,大豆也随之成熟。笔者在丁道金的种植基地看到,一株株整齐笔直的豆秆叶子都已掉落,从底部到顶部,生满了密密麻麻的豆荚。剥开豆荚,露出一颗颗金黄色的大豆。“这是今年8月从山东省农科院引进的航天大豆,根据该院专家的要求,采用点播的方法,试种了3亩多。”丁道金告诉笔者,航天大豆杆子比较粗壮,高大,能长到1米多;豆荚紧密,豆粒饱满,根系发达,生长周期短,只有90天左右,而产量高,亩产高的能达到500公斤,比本地大豆翻一番。按每公斤6元计算,亩产值可达到3000多元,经济效益比较高。
“在试种中,我们按照国家绿色食品操作规程和要求种植,不喷洒农药,确保产品安全。”丁道金说,“虽然试种获得成功,但晚了4个月种植,大豆杆还没有完全长大就开花结果了,所以产量不高。不过有了今年的经验,明年可以提高产量。”
探索“科技兴农”之路
怎么会结缘航天种子呢?丁道金告诉笔者,今年年初,他从报纸、电视上看到,外省有人试种航天大豆获得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于是,他当即展开市场调查。
丁道金发现,七彩花生在浙江省内还是一个空白,有很大的推广价值。这让他决定放弃原有的生活,来到里桃村这个高山小村承包山地,搞起了种子培育。期间,他与中国农科院烟台农科所取得联系,通过技术转让引进航天种子进行试种,并成立了三门天星航天育种产品有限公司。
丁道金告诉笔者,“七彩花生”和航天大豆的试种成功,在当地起到了示范作用,明年他准备大面积推广,同时向当地农户提供种子,给予技术指导,带动农民致富。“山区道路运输不便,限制了规模。今后我准备投资300万元用于修建运输道路,将这些航天农产品送上市民的餐桌。”丁道金计划道。
邱宇 朱曙光 陈维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