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婆家带来的宝贝
渔业捕捞是石砰传统的支柱产业。海参首次来到石砰村,全靠远嫁山东的村民李美娟。“石砰的海水水质肥,浮游生物多,为什么不能养海参呢?”因为丈夫的家族在山东从事海参养殖,2003年,李美娟把海参幼苗带回石砰试验。
2006年底,夫妇俩从山东陆续拉来海参幼苗开始投放。经过科技人员的精心指导和培育,投入的五万只海参,经过四个多月的养殖,海参分量翻了一倍,单只海参约有250克,获利数十万。如今李美娟已是苍南县海鑫海参养殖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从山东到浙江再到福建
在李美娟夫妇的带动下,石砰村民开始养殖海参。由于村民发现福建等地的避风港更适合海参的养殖环境,这两年,石砰养殖户开始到福建养殖海参。
今年9月,苍南县海参养殖协会成立。村民黄大兴任协会秘书长,他说,海参养殖利润大,村里不少人尝到了甜头。石砰大概有三四百人在福建养海参,养殖面积在2000亩左右。这两年海参供不应求,每公斤售价在200元左右。效益好的养殖户,一年投资100万可以净赚四五十万。
据协会统计,今年石砰村民投资海参养殖产业约3亿元。
苍南县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吴正林说,在我国北方地区,海参养殖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前景良好。“北参南养”将为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和养殖渔民增收提供新的途径。
繁育养殖一条龙
黄大兴说,近年来海参幼苗的进价从每公斤220元涨到280元,养殖成本上升,让养殖户们很头疼。由于石砰本地没有繁育海参幼苗,因此克服繁育难关,成了石砰养殖户的心愿。
今年上半年,李美娟在家乡建成了800多方水体的种苗繁育基地,第一期投资400多万元,开始繁育辽参。“才半年,肉眼看不见的稚参就长到10厘米长。因为水温高,水质肥,海参幼苗长得比在山东快。”种苗基地技术人员刘玉林说,目前来看,海参幼苗繁育已经完成了八成。等到明年开春,预计有七八十万只海参幼苗可以投放市场。“价格比从山东引进的海参幼苗便宜,适应期也将更短。”黄大兴说。
李美娟介绍,接下来她计划扩建基地,将生产规模扩大三到五倍,让海参宝宝在石砰“安家落户”。
尤豆豆 敖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