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版:衢州特刊

三衢大地,正是橘红稻黄猪肥时

  □本报记者 陈小平
  这是衢州最美丽的季节。走在三衢大地上,到处可见金灿灿的稻浪泛起阵阵“金波”;黄橙橙的椪柑、蜜橘、胡柚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如点点繁星散落在浩瀚的橘海之中,这场景如诗如画。
  衢州市生态环境优越,农业资源丰富,特色农产品众多,是全国产橘大市、养猪大市、养蜂大市,浙江省重要的粮食、食用菌、蔬菜生产基地。
  近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要求,立足衢州实际,提出了“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发展思路,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为平台,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衢州农业走上了生态循环、精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跨越。

“浙西粮仓”添新景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和“浙西粮仓”,省里出台农业“两区”建设战略决策后,衢州市及时把农业发展着力点放在了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两区”建设上,以“双百”创建(创建100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00个现代农业园区)为目标,大力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农机化促进工程、设施农业扩面工程,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完善服务等措施,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产业整体提升。
  目前,该市已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8.25万亩,在建8.93万亩,其中,已建成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8个;已启动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28个、特色精品园62个,其中,30个现代农业园区已基本建成,6个主导产业示范区、精品园已通过省级验收。
  衢州市本级以市、区共建的方式,创建了“两区七基地”,即1个千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个千亩蔬菜产业示范区,5个柑橘精品园、1个优质大米和1个土猪示范基地,以“两区”建设为示范,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
  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一批大项目开始落户“两区”,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引导种、养、加、休闲融合发展,延伸了产业链,拓展了农业功能,使“两区”真正成为现代农业的样板。如该市柯城区鲟鱼产业示范区,计划投入资金2亿元,现已投入1.6亿元,建成了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鲟鱼良种场,鱼籽酱加工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又如龙游县周公畈现代农业园区,先后投入资金1.07亿元,建成了“畜禽养殖-沼气发电-沼质肥料-作物种植”一条龙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

驰骋田野的生力军
  现代农业发展,核心要素是人。主体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为了培育“两区”建设主体,衢州市通过内培外引,积极引导专业农民、大专院校毕业生和工商业主投身现代农业建设,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现代家庭农场,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努力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成“两区”建设的主力军。全市培育了以“一基金五统一”为核心的龙游龙珠畜牧专业合作社、以“产销八统一”为核心的衢江红艳草莓专业合作社、以“产加销一体化”为核心的柯城佳农果蔬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新型农业主体。
  为加快主体培育进程,该市提出了新型农业主体培育“三个百强”工程,即培育100个示范性强的家庭农场、100个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目前,“三个百强”工程相关扶持政策即将出台。对于通过认定的“三个百强”农业主体,该市将在金融信贷、用地、用电、物流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使这些主体能逐渐成为各自产业领域的领头羊、主力军。“两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当地造就了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主体,更重要的是,它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一些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不断被创新出来,成为衢州农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
  该市柯城区创新废弃园利用模式,将废弃园改建成现代农业园区,并将土地开发整治获取的土地指标有偿调剂收益返还用于园区建设,有效解决欠发达地区推进“两区”建设资金难的问题;衢江区创新“三园联建”模式,整体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台湾农民创业园、衢州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建设,还大胆探索设施农业、农机具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帮助经营主体解决资金难题。

黄土地上出精品
  在建设农业“两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衢州市把重心放在主导产业的特色化、标准化、精品化上,以培育精品柑橘、生态畜禽、优质大米、高山蔬菜、名优茶叶等区域特色品牌为主线,大力推行技术标准化、生产设施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安全可追溯的生产经营方式。
  该市以实施“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工程为重点,建成了精品农业生产基地20多万亩,基地内实现种植业亩均效益万元以上、养殖业亩均效益10万元以上,培育了开化龙顶名茶、常山天子胡柚、江山蜂产品、衢州蜜之源柑橘等一批知名品牌,增强了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
  衢州市农业局局长姚小毛表示,他们将通过实施产业精品化路线,着力打造一批知名度高、质量过硬的品牌农产品,以此来提高衢州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现在农产品消费都讲究品质好,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一定要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而变化,一定要有一部分生产去满足这种需求。我们今年在开化县试种了一批优质稻米,将来我们要让消费者知道,浙江最好的大米产自衢州。我们的椪柑,前些年由于生产粗放,品质不高,为了销售有人去假冒福建芦柑,这几年通过实施柑橘品质提升工程,我们的椪柑品质大幅度提高,现在是芦柑在冒充衢州椪柑销售了。”
  衢州农业近年来快速、跨越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两区”这个载体的推动,更离不开衢州广大农业战线的干部和群众对“两区”内涵和作用的深入理解与创新运用。姚小毛说,现代农业发展,“两区”是抓手,是基础,核心是主导产业。他给记者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两区”就好比餐桌上精美的盘子,而主导产业是盘中的菜,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给人们奉献一桌美食。衢州的“两区”建设只有紧紧围绕主导产业来做文章,才能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尽管近年来衢州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发展面貌有了巨大改观,逐渐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中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然存在,比如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仍然突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量众多,但经营规模偏小、实力偏弱,影响了农业效益的提高;农业产业生产数量型与消费质量型的矛盾仍然突出,主导产业生产量大,但精品少,名品更少,影响了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为此,下一步该市将坚持量质并举、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基础产业,做好量的文章,保障市场供应;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资源,坚持走高端、精品路线,注重农产品品质提升,注重农业产业与文化的结合,做好质的文章,让农业能吃、好玩、实用、高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