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全省各市农业局长座谈会传出喜讯

粮食稳产农民增收“两区”扎实推进

  □本报记者 袁 卫
  本报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11月7-9日,省农业厅处级干部读书会在杭州举行,同时套开全省各市农业局长座谈会,分析农业发展形势,谋划明年农业工作思路和措施。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我省粮食持续稳产,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业“两区”建设稳步推进。
  今年我省农业生产经受了年初雨雪冰冻、梅汛期洪涝等频繁自然灾害的考验,粮食播种面积总体稳定,单产进一步提高,有望获得好收成。今年全省早稻平均亩产量达407公斤,为全国最好水平,目前晚稻正在紧张收割中,预计今年全省晚稻平均亩产为502公斤,有望首次突破500公斤。
  农民增收形势也很喜人。今年1-9月份,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312元,同比增15.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这主要得益于农产品价格和农民务工工资上涨较快,从而使农业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大幅增长。
  同时,农业“两区”建设得到稳步推进。“两区”建设已成为全省上下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抓手、主平台,组织领导、政策扶持不断强化,经营机制、服务举措不断创新。去年以来,全省各级共投入“两区”建设资金88.36亿元。目前,全省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199个,面积142.38万亩,今年在建待建的有1116个,面积103.53万亩;已公布确定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137个,规划面积529万亩,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创建点298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创建点684个;已有15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77个特色农业精品园通过省级考核认定。
  座谈会上,一些地方的创新做法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兴趣。如杭州市为提高农产品品质,市财政安排1500万元,专门用于扶持推广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宁波市为了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建设,结合水利建设年,将综合园区和水利建设规划同步,大大加快了进度;为提倡适度规模经营,嘉兴、衢州等市提出了家庭农场经营思路,嘉兴市已着手进行试点,下一步将扩大试点范围;为弘扬农业文化、增加农民收入,湖州市成立了城市微型农业研究所,开发了适合阳台、露台、窗台等城市家庭的农业新产品,充分发挥了农业生产、文化和休闲功能。
  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表示,尽管农业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是依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稳粮保供责任大与综合生产能力小、农民增收企望高与农业比较效益低、市场消费升级快与产业结构转换慢、依靠科技进步兴农责任重与现实农业科技队伍素质能力支撑弱、农业生产风险多与要素投入保障少等五大矛盾,农业部门要牢牢抓住在“三化”同步中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机遇,把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经济生态化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把“两区”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平台,把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加快构筑“三化两区一中心”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新跨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