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畜牧兽医

浙江养禽瞄准园地

  □本报记者 陈小平 文/摄
  作为我省畜牧业第二大主导产业,家禽业在推动我省生态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多种类型的园地养鸡模式,成为我省发展生态畜牧业、生产优质禽蛋产品的一大亮点。
  作为产业发展出现的新趋势,省农业厅及时把握这种苗头。日前,省畜牧兽医局和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在常山县联合召开全省园地养鸡暨生态畜牧业现场会。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在会上指出,园地养禽的方向,我们是看准了的。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以农牧结合、生态循环为主线,通过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牌产品和优势产区,提升园地养鸡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到2015年末,建立一批优质家禽园地养鸡产业区块,全省存栏1万羽以上规模放养土鸡园(场)100个以上。
园地养鸡风生水起
  园地养鸡在我省民间其实很早就有实践,但长期以来基本上是结合庭院经济,以一家一户为单元,规模小,养殖分散,人禽混居,没形成大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不断发育完善,尤其是随着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加快推进,一批工商资本、民营资本以市场化为导向,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利用土地流转发展园地养鸡,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前,我省年出栏优质肉鸡5000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有534户,现存栏肉鸡775.39万羽,去年出栏优质肉鸡1949.07万羽;存栏蛋鸡2000羽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有90户,现存栏蛋鸡 91.15万羽,去年产蛋6782.38吨。全省目前有配套放养园地(桑园、茶园、果园、林地、山坡地)6.57万亩,2010年实现养殖收益18084万元,种植收益4568万元。
  各地几年的园地养鸡实践,颇有成效,主要体现在:推广了标准化生产、种养配套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形成了一批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如“中国常山胡柚之乡”常山的柚园养鸡模式、“中国有机茶之乡”武义的茶园养鸡模式、德清三丈潭养鸡场的“园地-蛆虫-鸡”结合模式等;探索了一批优秀经营模式,有“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或“合作社+基地+农户”型,有专卖或配送型,有与观光休闲结合的农家餐饮型等;打响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如松阳“早上好”鹊山鸡通过了“国家有机产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新昌县归真牌宫廷黄鸡、泰顺县原态牌贵妃鸡等优质园地鸡销售火爆。
下一步发展五大抓手
  赵兴泉在会上表示,尽管目前我省在园地养鸡生态畜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规模小、养殖粗放、发展水平还比较滞后。园地放养还处于起步阶段,种养技术研究还不够深入,全省用于养鸡的园地还不到总面积的1%,整个产业重中间、轻两头的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还需要加强,良种选育与繁育体系还需健全,精深加工、品牌建设以及物流配送等社会化服务、设施化水平等方面还比较滞后。
  为此,赵兴泉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发展园地养鸡产业的五大抓手:
抓手之一: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
  首要的是扩大良种应用。要在做好保护禽种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园地进行品种选择和改良,增强品种适应性。要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开展本土选育和繁育、推广,力求使园地养鸡的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其次是要加大标准技术推广力度。结合“三位一体”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园地养鸡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结合标准化创建活动,制订结合我省实际的规模化放养鸡标准和技术规范,使各地有规可依。三是要注重质量安全监管。要根据放养数量与园地面积相配套的原则,坚持合理饲养密度、划区轮牧的技术路线,相应配套整枝、翻土、喷药等综合管理技术,运用生态学原理,促进建立良性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强化放养鸡群疾病防治和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禁各类违禁药物的添加使用,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和禽蛋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抓手之二:努力提升组织化程度
  要一手抓规模经营,以建设规模化园地养鸡场(基地)为载体,全面提升规模化养殖水平;另一手抓社会化服务,除良种供应、投入品经营、疫病诊断与治疗等服务外,还应该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如对鲜活鸡和园地种植业产品实行物流配送,大力发展门市、酒店配送及宅配的物流配送体系,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
抓手之三: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
  一是要培育产业化主体,以龙头企业、规模大户、合作社为核心,引导培育种养统一的复合型主体,让这些主体成为种植业的“佼佼者”、养殖业的“鸡司令”,让种养业齐头并进。二是要推进合作化发展,积极支持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模化主体,通过新建或重组,建立以法人企业为核心的规模畜牧专业合作社,形成规模集聚效应,推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三是要发展精深加工,扶持一批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禽产品加工企业。
抓手之四:构建合力化推进机制
  园地养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领导下多部门、多层次合作,共同推进。要加强外部协作,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财政、国土、科技等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加强财政扶持,推进园地流转。农业系统各级畜牧、经作、土肥、植保等相关部门也要进一步加强相互配合和协作,有些可能还要作为重大科研项目予以探索和研究。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力量和农技推广中心与各分中心、首席专家的作用,合力攻破难关,共同推进。
抓手之五:大力弘扬禽业文化
  自古以来,畜禽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畜禽文化的意蕴在中国传统文化和风俗里影响深远。要充分发挥传统鸡文化的优势,通过举办美食节、文化节等大规模和导向型宣传,将弘扬传统鸡文化与烹饪消费有机融合,再通过延伸加工、品牌建设,不定期组织“名鸡”评比会、交易会、展销会和博览会等,拓展市场空间,做大做强园地养鸡产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