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通讯员 任永源 孙晓红
这里,是绿色的希望;
这里,留下了一串串青春闪光的足迹;
这里,谱写出一曲曲扶贫帮困的动人乐章——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遂昌县三仁畲族乡、新路湾镇蕉川村与勿忘农集团攀上了“亲”,结上了对子。从2007年底开始,勿忘农集团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授之以渔”的工作思路,制订了5年结对帮扶“亲家”脱贫致富计划。5年来,勿忘农集团采取了“既要鼓农民钱袋子,更要富脑袋子”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送政策、送科技、送服务、送温暖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农村,使结对帮扶收到了实效,让山区农民尝到了甜头。去年,三仁畲族乡和蕉川村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6815元和6220元,比5年前增加了50%和30%以上。
这一切的背后,无不折射出勿忘农集团践行情系“三农”,为“三农”服务;创先争优,为党旗增辉的承诺。
科技扶贫,扶宽增收路
“今年4.5亩制种田,亩产有450斤,收益2万多元,效益不错,明年准备再扩种。”这几天,正在交售杂交稻种子的遂昌县新路湾镇蕉川村村民张子贤格外开心。他告诉记者,自5年前开始杂交稻制种后,由于效益好,年年都租田制种,今年他除自家2亩田外,还以每亩400斤稻谷的代价租了2.5亩,没想到效益这么好,明年准备再扩种。
和张子贤一样,今年蕉川村有150多户农户通过杂交稻制种增收100多万元。开展科技扶贫,让农民增收有道,这是勿忘农集团为结对的“亲家”送上的“见面礼”。
结对后,勿忘农集团通过调查摸底,发现三仁畲族乡和新路湾镇蕉川村的农民大都以种粮为主,增收渠道单一,收入不高。而当地自然隔离条件好,十分适宜水稻制种。于是,勿忘农集团结合自身优势,与当地乡村领导商量后,提出了以发展杂交稻制种业为依托,助农增收计划,并把两个结对乡村列为公司的重点基地之一;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增强农民的“造血”功能,拓宽增收路子。
其实,早在结对前,当地也有一些农户在制种,但受技术制约,加上种植规模小,制种产量普遍不高,效益也较低。了解情况后,勿忘农集团决定采取“发展大户,带动散户”的模式,来指导农户发展制种业,增加收入。为提高农户的制种技术,勿忘农集团为“亲家”配备了专职辅导员,常年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碰到的问题;在制种的关键季节,派技术专家前去讲课,通过集中培训、赠送资料等形式,对制种户进行技术培训,同时专家们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帮助农民掌握制种技术,以提高制种产量,保证质量。为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保证制种效益,集团又与农户签订合同,在保护价收购种子的基础上,替农户缴纳个人承担的保险费,并承担所有的市场和自然风险,从而保证制种效益,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在勿忘农集团的指导和帮助下,农民们不仅熟练掌握了制种技术,而且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如今,一般制种田亩产值可达3000多元。“今年蕉川村制种田平均亩产400多斤,产值高达4000多元,是种粮收入的4倍之多”。蕉川村的技术辅导员陈远平说。今年全村杂交稻制种面积达1100多亩,约占水稻总面积的50%,50亩以上的制种大户有5户,全村农户因此增收100多万元。
帮扶效果不仅在蕉川村得到显现,在三仁畲族乡同样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由于效益好,许多农民调整种植模式,租田制种,因而田块变得异常紧俏,一些租不到制种田的农户,远赴外乡租田制种。三仁畲族乡党委书记尹渭彬说:“目前杂交稻制种产业已成为全乡农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制种—荞麦—油菜的‘三色’农业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种植模式,全乡的农业总产值也从2007年的3850万元,猛增到去年的5388万元,其中杂交稻制种产值就有600多万元。”
修路造桥,扶靓新农村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今年的重阳节,遂昌县新路湾镇蕉川村的480多位老人格外开心,为庆祝“老人节”,村里特地为老人们置办了60桌酒席。节日当天,老人们一早就来到了新落成的村老年活动室里,齐聚一堂,欢度自己的节日。
宽敞、整洁的活动室里挤满了老头老太,摆满了各类书籍、报纸,还有一台大屏幕彩电,老人们三五一群围坐一桌,有的打牌,有的看电视,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我们年纪大了,行动不便,没想到勿忘农集团资助村里,帮我们老人建造了这么好的活动场所,让我们老有所乐,安享晚年,从心底里感到幸福啊!”今年72岁的老人周培军一脸欢笑地说。
村支书张仓松告诉记者,蕉川村有480多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早几年村里虽然成立了老年协会,但由于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娱乐设施,老人们大都呆在家里,十分冷清,缺少关爱,感到很孤单。勿忘农集团与该村结对后,在走访中发现了这一情况。集团领导层商量后决定,在村民筹集资金的基础上,资助村里建设一个老年活动室。去年10月份工程开始动工,通过几个月的奋战,一座崭新的老年活动室在今年春节前落成,同时添置了一些桌椅等必备的活动设施。
活动室给老人们活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增添了欢乐。上个月是全国的“敬老月”,遂昌县老年体协、慈善总会和部分老干部到蕉川村,在老年活动室里与老人们共度重阳节,共话敬老、爱老之道。
更让村民高兴的是,勿忘农集团还每年出资帮助村里修路造桥,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前两年,因村民制种面积猛增,农田的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跟不上。为保障制种产业发展,勿忘农集团多方筹集82万元资金,对制种基地的基础设施进行修建,共建造了2100米三面光渠道,硬化机耕路面6000多平方米,大大增强了农田的生产保障能力。而村民进出村庄的一座必经小桥,年久失修,因村集体经济薄弱,无力改建,已成为危桥。去年在勿忘农帮扶资金的带动下,村里通过村民集资,筹集了28万元,修缮危桥。今年春节,一座全新的小桥呈现在村民面前,大大方便了村民的进出。如今,这座桥梁还成为不少村民饭后散步、欣赏河景的好场所。
在三仁畲族乡也一样,勿忘农集团每年资助数万元,用于农村河道清理、旧村改造、建造垃圾箱等,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美化农村环境。
张仓松高兴地说:“勿忘农集团不仅帮我们解决了一直以来想办而没办成的事,而且促进了全村的和谐平安环境创建,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也增强了我们发展经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
播撒爱心,扶暖群众心
在帮助结对乡村发展经济、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勿忘农集团的党员干部还心系困难群众,把群众的冷暖时刻挂在心头,那些特困户、贫困户、孤寡老人等群众的生活过得怎么样?有哪些困难亟待解决?逢年过节,勿忘农集团都会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每年都要带领党员干部到“亲家”去走一走,看一看,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给他们送去温暖。
今年86岁的特困户周国连,因患有糖尿病,身体一直欠佳,而其两个子女也身体有疾,干不了农活,家庭经济条件十分困难。勿忘农集团获悉后,便与他结成帮扶对子,每年都带领党员去看一看,帮助他解决一些生活困难,并送上慰问金。去年春节前,别人家都在热热闹闹备置年货准备过年了,而老周家却缺钱少粮,冷冷清清,正当老周为此犯愁时,勿忘农集团的领导带领党员送来了年货,还送上了数百元慰问金,让老人十分感动。
蕉川村村支书张仓松说,自2007年蕉川村与勿忘农集团结对后,勿忘农集团先后慰问了全村20多户困难户。每次集团的党员干部到村里来,都会去看看村里的残疾人、空巢老人、五保户等困难群众,给他们送些生活用品,送上慰问金,帮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到无比温暖。
在三仁畲族乡,5位建国前的老党员,年龄最小的也有82岁了,勿忘农集团不仅每年都去慰问,而且考虑到平时相隔太远,照顾不周,就特地拿出部分资金,委托乡党委有关同志,帮助解决这些老党员平时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在勿忘农集团的带动和影响下,如今,一股敬老、爱老,帮困扶弱的清风吹进了小山村,也使当地形成了和谐团结、生态文明、共同富裕的良好社会风尚。
富裕起来的蕉川村村民造的漂亮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