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最近几天,我省自南而北已连续3天出现了阵雨天气,监测显示,从2日至昨天,杭州、嘉兴、金华、绍兴等地部分县(市)下了大雨、暴雨,其中杭州和嘉兴部分地区还伴有雷电,遭遇了暴雨天气,临安市区一带还下起小冰雹。
大雨、冰雹、雷电,是夏天的典型天气,为什么会在秋天发生呢?下周二就是立冬时节了。当前,又是秋收冬种的关键时期,接下来的天气情况如何?据省气象台分析,这样的天气形势在未来一周没有太大变化,我省仍然多阵雨天气,局地雨量较大,特别是5日晚浙中北地区出现较大降水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气象专家提醒各地须加强防范。
副高压“逞威”,天气玩“穿越”
眼下正是农历十月,印象中这个时节的天气,应该是风和日丽,秋阳高照,是江南每年最舒适的日子,适宜的温度,晴朗的天气,明媚的景色,民间俗称“十月小阳春”。
然而从11月1日傍晚开始,连着三四天,全省各地都下起了阵雨,时断时续的秋雨,阴沉沉的天气,不高不低的气温,仿佛又回到了春天,这样的天气多少有点出乎意料之外。
省气象台专家说,我省最近出现的阵雨天气,是受近地面偏东气流和高空暖湿气流共同影响而成。最近在暖湿气流的影响下,我省的气温开始往上爬,而时至深秋,北方的冷空气团不时渗透南下,地面的暖气团在上升时遇到高空的弱冷空气,就发生了近期类似夏天的强对流天气。这样的天气在一般的秋天不太多见。
到了11月份,天气为什么突然有点“发神经”?其实,它的“罪魁祸首”就是副热带高压。上月底,一般在夏季才出现的副热带高压从东边的海上伸了过来,本来到了秋冬季“副高”会退到东面的大海上去,不过,最近“副高”却从海面上西伸加强,所以天气又变得热起来。省气候中心的专家说,这种天气持续三五天,以往也出现过;若超过一周,那算是比较异常了。
不一样的秋天,不一样的体验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每年,江南进入农历十月,就会有一段明媚如春的日子:橘子熟了,枫叶红了,银杏叶黄了,菊花初残,稻浪滚滚,加上晴朗而温暖的天气,天空分外清晰,水特别清澈,山野的色彩也格外靓丽。这个时候,也就成了江南人出游的热闹季节,晴好的双休日,呼朋结伴或举家出游,抓住凛冽冬风驾临江南的前夕,尽情在野外放飞自己的心灵。
然而,今年的秋天与往年不太一样。前段时间,我省各地气温频频上窜,白天最高气温升至24℃到27℃,平均气温在20℃左右,加上阴沉沉的雨天,感觉有点闷热的,这种天气让人在深秋季节又重新体验到了“黄梅天”的感觉。
根据统计显示,历史上我省11月份平均气温多年平均值,浙北地区一般为12℃—14℃,浙中和浙南地区为13℃—15℃。省气候中心专家介绍,从目前的天气形势看,这种暖暖的秋天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今年11月份我省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将比常年偏高。
但毕竟已是深秋季节,冷空气活动将趋活跃,气温总体是逐渐往下的。气象专家说,常年11月份平均会有4—5次冷空气影响我省。从6日起,我省将受弱冷空气影响,气温将逐渐下降。此后冷空气接踵而至,本月还会光临我省3次,主要出现在上旬后期至中旬初、中旬中期和下旬中后期,强度分别为中等偏强、偏弱和中等。到本月下旬浙北大部分地区还会有初霜出现。
利用晴好天气抓紧秋收冬种
进入立冬时节,正是秋收冬种的重要时期。当前的连续阴雨天气给晚稻、番薯、柑橘等秋熟作物、水果的收获带来不利影响。专家提醒,农民朋友要充分利用下阶段的晴好天气,抢收晚稻,并及时晒干入库;对已成熟的柑橘、秋大豆、番薯等秋季作物,也要及时采收。同时要加快冬小麦播种和油菜移栽等,并加强田间管理;此外,还要做好果园、桑园、茶园的修整、锄草、施肥等田间作业,保障果树安全越冬。
阴雨天气对道路交通等将会带来不利影响,专家提醒各地,需提前做好防范。对降水量较大地区,需防范地质灾害和渍涝灾害;部分低洼农田,要利用冬闲时节,抓紧建设农田水利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