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廷尚 通讯员 李鹏
日前在义乌召开的华东 地 区“六省一市”农机监理工作会议上,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兴泉指出,农机监理工作要实现农业部提出的“ 四 大 转变”,必须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三大机制”成效明显
随着我省农业生产方式由人畜力为主进入农机作业为主阶段,农机安全监理显得愈发重要。
从2005年开始,我省农机与公安部门积极开展警务联络室建设,有效弥补了公安部门警力不足而农机部门手段不足的问题。目前全省有77个市、县(市、区)建立了公安驻农机警务联络室,实现了路面监管的常态化,现场管理强度与力度都得到明显加强。
拖拉机报废更新制度的设立,也是我省在推进农机安全生产中的一项重要举措。2007年,我省出台拖拉机报废更新管理办法,规定了拖拉机报废的标准和程序,并对符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拖拉机更新,从农机购置专项资金中给予补贴。同时,加大对达到报废使用年限上道路行驶拖拉机的查处力度,2009年至今已累计报废各类拖拉机1.1万余台。
去年开始,我省探索建立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农业机械定期免费实地安全检验制度,海宁、萧山、余姚、东阳和常山等五地被确定为试点,省里对每个试点给予8万元的经费补助。农业机械定期免费实地安全检验的推行,摸清了农机存量,强化了源头管理,拓展了监管领域,农机监理部门的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
警农协作监管机制、拖拉机报废更新制度和免费实地安全检验制度等“三大机制”的创新与实施,使我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十一五”期间,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降幅达59.6%、37.0%。
“十二五”期间将大幅提高监理能力
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将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拓宽监管范围,创新监管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法规,努力开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新局面。
在农机牌证管理上,我省将重点破解纯农田作业拖拉机牌证管理难题,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拖拉机(含纯农田作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及其驾驶人持证率均达到85%以上。
在农机安全监管范围上,力争到2012年,全面建立插秧机备案制度,插秧机安全检验率达到80%以上。到“十二五”期末,在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定期检验率达到85%以上,插秧机安全检验率达到90%以上。
在农机全过程安全监管上,以农机安全检查、特定种类农机安全鉴定、农机报废和以旧换新、农机事故处理等四个薄弱环节为突破口,抓好落实,为实现农机全过程监管奠定基础。
在农机安全监管方式和手段上,以发展公共服务理念为导向,创新服务方式,扩大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一支装备精良、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农机监理机构队伍,使农机安全监管成为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的一支中坚力量。
用“五项创新”推进“四大转变”
“十二五”时期,随着“三化同步”的加快推进,农机化将进入加快发展、结构改善、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黄金时期。
农业部明确提出,农机监理工作要实现“四大转变”,即监管环节由使用操作向农业机械全过程转变、监管范围由实行牌证管理机械向所有农机转变、监管方式由重管理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赵兴泉认为,我省农机系统要在思路、载体、机制、政策和手段等五方面谋求创新,推进农机监理工作实现“四大转变”。
今后,农机监理部门将摆正监管与服务的关系,扩大监管范围、延长监管环节;把创建“平安农机”活动与“农机安全生产年”活动等载体结合起来,推动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进一步创新机制,推动实施农机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在完善并进一步扩大现有政策的同时,力争研究制定农业机械回收、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偿、政策性农机保险等能有效强化农机安全监理的政策意见;进一步创新手段,配备和运用高科技的自动化检测线、电子桩考仪和事故处理勘察设备等农机安全监理装备,推动农机安全监管手段现代化,提高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宁波市北仑区农机管理总站在近期启动农机免费实地检验服务,工作人员在做好农机检验的同时,还对机手开展安全教育,确保秋收作业安全。 贝耀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