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与生态文化相关的新闻一个接着一个:10月26日,省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在浙江农林大学成立;10月28日,2011浙江(遂昌)森林旅游节暨生态文化圆桌会在遂昌开幕,有关领导为今年评选出的我省首批13个生态文化基地授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文化和森林旅游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与之相关的话题也越来越为行业主管部门、业内专家所关注。
这次参加遂昌生态文化圆桌会的嘉宾包括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总工、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健民,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浙江医院副院长曹永葆,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温国胜,遂昌县委书记葛学斌,他们带来的生态文化话题,让与会者耳目一新。
生态文化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它与森林旅游有什么关系?
树文化是生态文化的根本。树构成了森林,没有森林就谈不上生态,也就没有旅游
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在谈到生态文化与森林旅游的关系时说,生态文化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目标是人类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自古以来,勤劳勇敢的浙江人民在谋求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孕育了6000多年的海洋文化、7000多年的农耕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树文化等生态文化悠久灿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管子·修权》中记载:“一年之计,莫于树谷;十年之计,莫于树木;终身之计,莫于树人。”树的根、茎、叶、花、果都有实际的含义。树能构成四季风光不同的景观文化;蕴含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寓意文化;凝聚绿叶对根的情意文化;还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态文化。树文化是生态文化的根本。树构成了森林,没有森林就谈不上生态,也就没有旅游。
省生态文化协会等单位在遂昌主办森林旅游节暨生态文化圆桌会,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人走进森林,认知森林,增强人们关注森林、保护生态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近年来,遂昌大力发展健康休闲旅游经济,提出了“想健康,来遂昌”的口号,那么,森林与健康又有什么联系呢?
走进森林,人体的抵抗力就会增强,可减少亚健康状态和一些疾病的发生
浙江医院副院长曹永葆认为,中医养生理论核心是强调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融合,在人与自然的相互感应中,产生健康养生之道。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非常普遍,失眠、焦虑或其他一些身心疾病发病率高。到森林里多走走,能放松心情,缓解压力,陶冶身心,对健康非常有利。这主要得益于森林中空气质量好,含氧量多、致病微生物含量低、噪声灰尘等污染少、负氧离子含量高、气候舒适度高,环境宜人。走进森林,人体的抵抗力就会增强,可减少亚健康状态和一些疾病的发生。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森林中的空气负氧离子,其进入人体后,能促进新陈代谢,使呼吸和脉搏均匀,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免疫力增强。
浙江医院与遂昌县政府刚刚合作完成了“森林与健康·服务于人类”的研究课题。研究结果显示,遂昌县白马山生态景区的整体环境质量优良,其空气质量明显优于杭州市区;生态景区内常住居民的健康状况良好,其主要慢性病的发病率均低于杭州市居民;在这里短期旅游和居住具有降低血压、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预后等益处;当地常见的植物果实松花粉具有改善大脑功能、延缓衰老的功效。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保护森林是与经济发展相矛盾的。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使保护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呢?
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把对森林资源的利用限定在其承载力范围之内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温国胜表示,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生态环境资源为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和破坏。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把对森林资源的利用限定在其承载力范围之内,否则,生态系统功能将萎缩或丧失。所以,我们在进行各种活动特别是经济发展活动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森林、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力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首先,是珍惜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友好相处。我省于2001年就开始实施了森林分类经营。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就是根据森林的经营目的和主导利用不同,将森林分为商品林和公益林,以生态利用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划为公益林,以取得直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划为商品林。公益林实行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对林农损失的经济利益给予合理的补偿,以调动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其次,是提升林地生产力,实现兴林富民。多年来,我省一手抓生态,一手抓产业,推行立体经营和复合经营模式,发展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不断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综合效益。目前,全省林下经济经营面积1000多万亩,实现林下经济效益826亿元。
再次,是大力培育主导产业。把培育竹林、油茶、花卉苗木、山地干鲜果等主导产业作为林业发展重点,大力推进高效生态林业发展。
最后,是依托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我省利用现有的500多万亩现代林业园区、特色基地、森林公园,已实现森林旅游年产值224亿元。此外,我们还重视生态思想理念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提高人们对当今社会及子孙后代的责任感,提高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
发展森林旅游一方面让游客有一个绿色、安心、舒适的旅游地,另一方面对当地老百姓有哪些好处?
森林旅游让人们对资源消耗型产业的依赖度减少,使林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总工、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健民说,森林旅游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自然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秀美山川的重要窗口,是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在有效保护多样化的森林景观和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创造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森林旅游让人们对资源消耗型产业的依赖度减少。建设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业,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借以保障人的生存环境和工农业生产环境的质量,使之维持在有利于生存和有利于生产的状态。发展森林旅游业,可促进林区产业结构和村民收入结构的调整。
森林旅游使林业得到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林业生产走的是单一经营模式,即采伐-更新-再采伐。而近年来,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和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为多种经济成分进入林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舞台,很多地方的社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林农收益不断增加。森林旅游业的发展还促进了资源保护和建设,不仅改变了传统林业单一经营模式,还促进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次森林旅游节暨生态文化圆桌会在遂昌举行,就是看上了这里美丽的森林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遂昌是如何将发展森林旅游与弘扬生态文化结合起来的?
遂昌县立足优越的生态环境,通过发展惠民林业产业,达到了生态与产业互赢互利的目的
遂昌县委书记葛学斌说,近年来,遂昌县围绕“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县域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森林景观,成功打造了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千佛山、南尖岩、神龙谷4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响了一大批以森林景观为依托的乡村精品旅游品牌,同时还培育了汤显祖文化节、金竹山茶油开榨节、高坪杜鹃节、大柯摄影文化节等内涵丰富的生态文化品牌。遂昌县先后获得“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等荣誉称号,该县龙洋乡西滩村于2010年10月被授予第二批“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成为丽水市目前唯一获此殊荣的村庄。这次授牌的全省首批13个生态文化基地中,遂昌县湖山乡黄泥岭村又名列其中。
相关链接
首批13个生态文化基地授牌
10月28日在遂昌举行的森林旅游节开幕式上,有关领导为我省首批13个生态文化基地授牌,这13个基地涵盖了最基层的村、企业、森林公园(林场)等,为生态文化建设树立了典范。他们是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凤凰村、富阳市湖源乡窈口村、桐庐县林场、浙江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温州金洲动物博物馆、泰顺县西溪生态文化园、长兴县尹家边扬子鳄保护区、永康市盘龙谷生态文化基地、开化县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遂昌县湖山乡黄泥岭村、庆元国家级森林公园、温岭市泽国镇第二中学、台州市椒江区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