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县巨屿镇东坑头村的养鸡场里,曾经栖息着几千只山鸡,然而,这些山鸡并没有给村民带来财富,反而把办养鸡场的郭瑞德家十几万元钱给“叼”走了。他们养山鸡不成,转而养兔子,眼下,养兔子的村民,也说自己赚不到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正在被山外的形形色色所迷惑,种植业、养殖业如何让这一方村民发家致富?这,不仅让村民困惑,也让当地官员思考。
鸡飞了,钱亏了,养殖户很郁闷
近日,笔者前往东坑头村采访。在郭瑞德家的养鸡场里,已经看不到一只野山鸡。郭瑞德也已经离开村庄,到外面承包工地去了,留下他80岁的老母亲一个人在家。
老母亲腿脚还灵便,养了20多只鸡,40多只兔子,老人笑说,别看她养这么几只鸡和兔,收入可比儿子养几千只野山鸡好。
说起郭瑞德的养鸡史,那可是本辛酸史啊!
3年前,出门闯荡过的郭瑞德投入15万元,围出好几亩地搭好棚,大展拳脚,从福建买了5000只小山鸡,“附近没有养野山鸡的,稀罕,可以卖个好价钱。”可没等出栏,第一批山鸡遇上鸡病,因为缺乏技术指导,全部死光。
第二批,郭瑞德有点束手束脚了,买进2000只小鸡,养了3个多月,总算养到可以出栏了。
销路在哪里?亲友们帮他到各个农贸市场推销,也卖出去了一些。他送到农贸市场卖50元钱一公斤,除去饲养成本,还能赚少许钱。没想到好景不长,市场上卖野山鸡的不止他一家,外地来的野山鸡个头大,量也多,在温州市区的批发价才20多元一公斤。郭瑞德养的山鸡也只能跟着降价。
降价之后,就赚不到钱了,郭瑞德也就无心再买进小山鸡饲养了。
余下的小部分山鸡,就让他哥哥挑着去农贸市场零售,一天卖出几十只,卖掉野山鸡的钱只够抵运输费和买小鸡、饲料、防疫的费用,郭瑞德的投入全亏掉了。卖完第3批野山鸡后,郭瑞德再也不养鸡了。
养兔子又碰到不少问题
养鸡赚不了钱,那养兔呢?漫山遍野都是青草,可以用来喂兔子,这总能赚钱吧。
郭瑞才是东坑头村上届村党支部书记,他想带着村民一起致富。2008年,他邀请其他村民,还鼓动在国外的侄女出资,6个人凑了70万元,办起了巨东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
兔子吃的最多的还是饲料,一只兔子养到出笼,吃掉的饲料得有40元钱,一般一只兔子能赚10多元。“说实话,赚是有得赚,但是很少。”郭瑞才说,去年,兔子莫名其妙得了“大肚子”病,一下子死了600只,一年的利润就没了。
卖兔子收回了35万元成本后,郭瑞才他们发现了新问题。原先的兔笼是铁丝的,时间一久,铁丝生锈,铁锈水染黄了兔毛,另外,上下兔笼是相通的,上一层的兔子尿到下一层兔子身上,也会让毛色变难看,兔毛就卖不上好价钱。
于是,近些日子,郭瑞才和他的合伙人重新投入40万元新建兔舍。这等于,3年兔子养下来,70万元的投入,没有分到一分钱,还得继续投入5万元钱。
关于前景,郭瑞才说:“今年市场价格还不错,就怕台风和疫情。”就像上次兔子得了“大肚子”病,让郭瑞才他们损失了几万元。
笔者前去兔场时,郭瑞才忍不住问:“市里有没可以申请补贴的?能不能给我们这个养兔项目一些补贴?”
帮农民要帮到点子上
在农村,会有一些养殖、种植项目获得政府补贴。近年来,文成县每年补贴的农业项目有200多个,一个农业项目补贴三五万元到十来万元。另外在资金方面,也对农户进行帮扶,巨屿镇农村信用联社今年扶贫贷款270万元,分散到100多户养鸡、养鸭和来料加工的农户。这几个数据分摊一下可知,文成县的农户养殖业、种植业的规模是相当小的。
在农户看来,他们已经举全家之力甚至全村之力,然而放到市场上竞争,就像是小舢板遇上航母。
陈永格是文成县农办主任兼扶贫办主任,农业和扶贫都是他关注的内容。对于文成农民急切致富的需求,他认为,农业补贴和扶持资金像撒胡椒面一样撒出去,面太广,扶持力度就相对薄弱了。
另外,农业项目补贴,目的是帮助农民做前期启动,而不是长久“补血”,农业养殖和种植要赚钱,终究要走市场的路子。
另外,市场又有波浪曲线,今年价格高了,大家齐上,第二年量多了,价格就马上跌了,农民就又放弃了,如此周而复始。政府有时候会做一些引导,而这种引导,收效也不见得就是好。
陈永格透露了个想法,接下去,文成县想针对各乡镇的区域特点进行重点扶持,比如珊溪一带有种植白茶的传统,就对这里成片扶持,仰山一带种植杨梅已经初有效应,就着力扶持杨梅。一些小的项目,就完全放开,让市场进行选择,避免项目遍地开发,资金仙女散花。 黄小玲 黄佩诗
编 后
养殖业如何获得高产高效,一直是农民朋友关注的问题。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不外乎以下三条:首先要做到有的放矢,以销定产。农民朋友在选择一个养殖品种时,要了解它对温度、湿度、水源、饲料等的要求,以利开展养殖。同时,养殖户要考虑品种的市场空间,根据销路及时改变养殖规模。其次,要做到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谁有资源优势、成本低,谁就能获得高收益。最后,科学养殖、合理增值也很重要。生产中应注重提升科技含量,及时引进新设备、新设施,提高生产效率。另外,还要重视产品的加工增值和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