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国产货热衷披“洋皮”

化肥市场也有“达芬奇”

  □本报记者 陈鎏琰 见习记者 姚力丹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达芬奇天价家具“造假门”,引起了人们对国产货披“洋皮”的思考。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省的化肥市场上居然也有不少“达芬奇”,一些“国产挪威肥”、“国产芬兰肥”等所谓的中外合资“洋化肥”在市面上层出不穷,其酷似进口肥的包装、商标、产品描述误导了不少农民。
“洋化肥”,让人摸不着头脑
  浙江精品农业发展迅速,因此,一些产自挪威、芬兰的优质进口复合肥备受农民青睐。但他们很难想到,自己花了不少钱买来的“洋货”,可能就是地道的国产货。
  台州温岭西番雅果业有限公司的徐经理就向记者反映,自己曾花费13万元,购买了30吨外包装和进口芬兰肥非常相似的“中外合资芬兰肥”,在使用中发现效果不明显,拿去鉴定后才知道,原来自己买到的就是普通国产复合肥。
  这些“达芬奇”化肥到底有多隐蔽,记者日前走访了部分农资经销商。
  10月25日,记者来到杭州余杭区良渚镇仰家塘村的一家农资经销店,一进门,就看见店门口显眼位置摆放着十几包印着“挪威德沃尔”名字的复合肥,包装上写着“挪威德沃尔化肥国际集团公司品牌授权”。店主介绍说,“这种化肥是中国和挪威合资的,每50公斤的售价为220元。”记者发现,这袋有着“洋名字”的复合肥生产商实际是成都市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在该店的另一角,还摆放着一种中德合资的中狮牌复合肥,包装袋上除了写有“德国劳伦斯国际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品牌授权”外,并没有任何关于化肥产地和生产商的明确说明,只写着“宁夏天瑞鸣钟农化有限公司出品”。店主告诉记者,其实这些化肥的产地他们也搞不明白,“有的厂家还有好几个差不多的名字,有叫‘海德奥’的、也有叫‘德沃尔’的,具体有什么区别,大家都不太知道。”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该区仓前镇上的3家农资经销店,发现其中两家店门口都挂着一块写着化肥品种信息的小黑板,上面写着:国产芬兰复合肥180元/50公斤,中俄合资复合肥175元/50公斤。店主告诉记者,现在是化肥销售淡季,这些“洋化肥”都卖光了。“这些化肥每袋售价要比普通国产肥高20—50元,销量很好。”在记者当天走访的10多家农资店中,最多的一年能卖出20吨,少的店一年也有2吨的销量。
  调查中,记者注意到,这些假“洋妞”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无论外包装、商标还是名称,都和进口复合肥非常相似。它们不仅都在醒目位置印上“芬兰”、“挪威”等国名,还有着和一些进口肥品牌相似的商标标志。此外,这些化肥的商品名也洋味十足,如“芬王”、“挪威波多”、“凯拉米尼”等,往往和一些国际知名进口肥非常相近,有的甚至只是一字之差。
  在良渚镇纤石村,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农民大伯。提起“中外合资肥”和“进口肥”的区别,大伯显得非常糊涂,“现在很多化肥外面都写着‘希腊’、‘芬兰’的名字,还有一串外文,咱也看不懂,应该和进口的差不多吧。”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傍“洋牌”,为的就是谋暴利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比起真正的进口肥,农资零售商更热衷于销售傍“洋牌”的国产复合肥,而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丰厚利润的攫取。业内人士透露,化肥是微利行业,一般一包50公斤的复合肥利润在5—15元左右,而这些傍“洋牌”的国产复合肥每袋利润能达到30元。
  雅苒国际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进口挪威肥为例,现在正宗挪威“雅苒”复合肥价格是每吨5000元左右,而国产复合肥售价依据质量高低每吨在3200—4600元之间,“但如果把这些国产复合肥贴牌成为‘挪威肥’、‘芬兰肥’后,不管质量好坏,每吨基本都能卖到4000元以上,可比原来多赚上千元。”
  雅苒公司中国区首席农艺师黄承武告诉记者,目前浙江市场上进口复合肥主要有挪威雅苒牌和芬兰星王牌两大品种,而雅苒公司是这两种肥料的唯一生产商。黄承武说,由于进口复合肥价格贵、效果好,所以一些国内化肥企业就通过仿冒进口肥料企业的商标、企业名称、商品名称等手段,欺骗消费者购买。
  业内人士透露,现在,不少“洋化肥”外包装上都写着“某某国外公司品牌授权”的字样,其实很多都是国内化肥企业利用境内外企业登记注册制度的差异,在开曼群岛、所罗门群岛等地注册一家公司,然后通过“授权生产”、“监制”、“合作经营”等方式在国内生产肥料,但却在其肥料包装上,突出标注境外企业名称,有意使消费者产生该肥料与国外企业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的误解,从而混淆市场。
擦亮眼,还要强监管
  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傍“洋牌”自然被不少人当成快速致富的法宝。同时,法律层面的空白,监管难度大也是造成这类现象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农业部门的执法权有限,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只能根据投诉对肥料的登记证号和登记名称进行监督,至于肥料的养分含量是否合格,需要质检机构的配合,若发现问题,则要工商部门查处。”省农业厅执法总队负责人表示,“同时,农民在这方面的投诉意识也很低。”
  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近年来,我省工商部门针对这类傍“洋牌”的复合肥也采取过多次整治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真正根治尚有一段距离。“因为不少厂家往往是以打法律‘擦边球’的方式,先在国外或香港注册与国外著名化肥公司名称相近的空壳公司,然后以品牌授权的方式将国产肥伪装成挪威、芬兰、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的产品,这就给调查取证造成很大难度。”
  那么,农民在购买化肥时,应如何区分真假“洋妞”呢?有关专家介绍,第一是认清商标,傍“洋牌”的国产复合肥虽然会仿冒进口肥商标,但不可能一模一样,会有细微差别;其二是看有无国内生产标准号,也就是GB15063(GB15063指的是化肥国家标准第15063号文件),所以凡包装袋上印有GB15063的,都不是进口肥;第三,看原产国或是原产地,进口复合肥都会在包装上写明“原产国:挪威”或者“原产国:芬兰”等,但仿冒的国产复合肥则不会在包装上写“原产国”三个字,只会单独标注“挪威”、“芬兰”等字样。
相关链接
达芬奇家具“造假门”
  达芬奇家具是国内家具高端品牌之一。然而,今年7月1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称达芬奇公司销售的这些天价家具,并不像它们宣称的那样100%在意大利生产。据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布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达芬奇家具共有11批木制品和木家具是从国内的家具企业采购的。采购的方式被称为“一日游”:先是出口到上海保税物流区,再“进口”到达芬奇上海仓库,根本没有出境。换句话说,达芬奇家具都没有运到国外,只是在上海的保税区兜了个圈子,就成了进口的产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