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言论

  “村官空巢”警示农村社会现状
  ——据《新京报》报道,继普通青壮年大量告别农村、涌向城市谋生之后,少数身为农村骨干精英的“村官”也离开农村,使村委会陷入无人值守的“空巢”状态。这不只是一般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危机,更是对当前整个农村社会生态秩序的一种严重警示。
  要扭转和改变这一切,仅仅谴责空巢“村官”个人远远不够,根本在于,我们是否能从制度体制的源头,真正完善和落实农村的法治基础秩序,确保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自治和民主,强化城市对农村建设的反哺,在物质、精神、文化等各个层面,充实农村的各种社会资源配置,改变农村社会日益失血、只堪“留守”的现状。
化解景区分红纠纷村民应成利益主体
  ——《南方都市报》载文说,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慕“国家地质公园”之名,前往甘肃黄河石林景区访胜的人们却意外地吃了闭门羹。由于在公园对外营业的几年里,景区与当地村民的矛盾一直没有解决,今年更呈升级之势,景区入口被村民围堵,交通停运,大量游客因此无法上山游览。
  黄金周里闭门谢客,无论对景区经营者还是对村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双输的结局。但这样双输的局面,近几年伴随旅游业的兴旺,我们却一再目睹。
  拆迁纠纷此起彼伏,景区利益分配冲突会不会也愈演愈烈尚难断言,但未雨绸缪还是必要的。化解矛盾的思路应是让经营者和村民的合作回归为正常的商业谈判,坚守“订约自由,契约神圣”的基本原则。行政权力可以做的,则是对契约的合法与否以及对生态的破坏程度进行审查,并按律征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