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香榧,卖香榧,前段时间,嵊州市长乐镇坎一村的榧农忙得不亦乐乎。据该镇分管农业副镇长邢承军表示,今年,坎一村种在平原地带的2000株香榧初产了2500公斤果实,以目前每斤鲜果40元/公斤左右的市场价计算,会有10万元的收入。
自古以来,香榧树就有“不上高原,不下平原”之说,种植地域只局限在海拔300—800米地带,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成功种植香榧是空白。而该村的老党员孔兴华却改变了这种传统种植方法。
低海拔香榧“好梦难圆”
十多年前, 时任村支书的孔兴华偶然从报纸上看到诸暨榧树高枝嫁接技术试行成功这一消息,便开始决定种植香榧。
在作了一番考察和学习之后,孔兴华从该市谷来镇袁郭岭村引进2000多株香榧苗,发动部分村民改蜜橘种香榧,还专门组织村民赶赴诸暨学习香榧培植技术。
1995年春天,领到榧苗的村民在自己承包的山地上种植,榧树遍布在坎一村各个角落。尽管加以精心培育,但由于海拔不适宜等各种原因,香榧苗成活率极低,孔兴华种的300株香榧,结果只存活5株。全村2000多株小苗,最后存活只有100多株,直接经济损失达1万多元。“首次种植香榧失败,村民的损失很大,我的压力也很重,因为是我动员村民种了香榧。”孔兴华表示,在当年,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目,对和他一起种香榧的坎一村村民来说近乎一个噩耗。
积极摸索获得成功
面对部分村民的指责,孔兴华决定迎难而上,再试一试。经过细心观察,孔兴华发现榧苗很娇贵,土肥放得太多易受虫害,太阳一晒,防晒措施不力也易死亡,杂草太多,争夺了肥力,也易使香榧死亡。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孔兴华建议村民不要把小香榧种在山上,而是就近种在房前屋后以方便照顾。
这一次,孔兴华又兴冲冲地引进2000株榧苗,开始新一轮的培植。鉴于之前的高温问题,孔兴华想到用黑色的遮荫网罩在榧苗上面,这样既解决了高温曝晒,又不影响光合作用。就这样,夏去秋来,在孔兴华和村民们的细心栽培下,到2000年,坎一村低海拔种植香榧获得成功。
但紧接着,香榧授粉率低的难题又摆在孔兴华和村民面前。孔兴华想到了人工授粉。孔兴华回忆起当时的这一创意,至今仍然骄傲无比。据他介绍,人工授粉就是把在雄花粉成熟后摘下放在喷雾机里和水调和,再喷到雌香榧树上,这样就可以均匀地授粉,提高授粉几率,操作也很方便。人工授粉后,2000株榧苗纷纷结出香榧幼果。
张亮宗 王正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