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就业

天台首创“灵活就业互助社”

破解用工紧缺和就业难题

  劳动密集型企业季节性用工紧缺和困难人员就业难,是当前急待解决的一对矛盾。天台县自去年9月份以来,以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为载体,立足灵活入社“零要求”、供需对接“零距离”和帮扶服务“零回报”,在全省首创“灵活就业互助社”,通过在低收入农户集中村、高山移民安置小区设点实施就业、用工互助,有效解决了企业季节性用工短缺以及困难人员就业难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已组建37个“灵活就业互助社”,覆盖253个村居(社区),实现了乡镇(街道)全覆盖;互助社信息库入库企业已有327家,43家企业通过互助社缓解了季节性用工短缺问题,2118名闲散劳动力实现了灵活就业,一般社员每月可获薪酬1500元左右,为低收入农户增收创造了条件。
灵活入社“零门槛”
  “灵活就业互助社”是社会成员之间互助就业、共同致富的自治组织,由村居(社区)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站或具有一定经营能力的居民牵头,自由租赁场地,按区域分布、交通情况和困难人员数量等,以村居(社区)为单位组建,也可以多个村居(社区)联建,并根据具体需求分成若干个“灵活就业互助组”。凡劳动年龄段内的居民可“零门槛、零费用”加入“灵活就业互助社”。“灵活就业互助社”主要以来料加工形式,引导成员单位和普通社员建立劳务合作关系。企业免费上门送料、回收成品,社员根据产品性质,可在白天集中加工、晚上预约加工,也可以分散到各家各户分散加工。其计薪方式灵活,根据加工产品和社员实际,实行计件工资制和弹性工作制。目前,一般社员每月可获薪酬1500元左右。
供需对接“零距离”
  互助社工作人员通过走访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和产品特性,经梳理汇总,由县人力资源市场牵头建立全县企业来料加工产品信息库和电子档案,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每周更新,并向所有社员敞开。互助社还建立了QQ群,目前入群企业153家。当企业接到大订单时,可在第一时间与互助社QQ群对接,实行劳务外包,不仅解决了季节性用工难题,还可节省三至四成加工费。目前,“灵活就业互助社”订单已辐射周边县(市、区),为群众提供岗位1200余个。
  互助社在建立企业信息库的同时,组织发动就业困难人员、在家妇女等闲散劳动力积极参与,以点带面辐射周边村居(社区),既保障了企业的劳动力供给,又使广大农民不出家门实现就业。今年以来,互助社共帮助2118名闲散劳动力实现了灵活就业。
帮扶服务“零回报”
  天台县专门设立了创业项目扶持基金,根据“灵活就业互助社”规模和吸纳“4050”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低保户等就业困难人员人数进行公益性岗位补贴,实行“随时申报、按季拨付”,并提供一定的场租减免、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同时,该县将“灵活就业互助社”作为高校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零资本”创业平台,鼓励其立足农业、农村自主创业。
  互助社社员培训全部免费。县里落实培训补贴和设备,企业根据产品订单需求派遣技术人员,对社员开展彩灯组装、服装缝纫、车垫加工、蔬菜包装等免费技能培训,一方面提升了劳动力的技术水平,使广大社员从原先的“零技能”转变为现在的“多技能”,另一方面保证了产品加工质量。今年以来,互助社共组织培训385人次。
  为加强对互助社的综合管理,天台县还成立了“灵活就业互助联合社”和工作指导站,统筹指导全县“灵活就业互助社”的创建和规范化运作,依托“灵活就业互助社”平台有序管理全县所有的来料加工基地,整合多方资源,帮助解决操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改变原先散、小、乱的现象,走集聚化、特色化的路子,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区块一特色”的良好局面,既增加了居民收入,又维护了社会稳定。 许秋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