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浙江气象

寒露前后晚稻需防“寒露风”

  □本报记者 葛勇进
  10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寒露始于10月上旬末,10月下旬结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且带寒意。寒露后,我省大部分地区气温继续下降,日平均气温大多不到20℃,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而此时正值我省晚稻孕穗、抽穗期,是决定晚稻产量的关键时期。因此,农气专家提醒,寒露时节晚稻需防“寒露风”的危害。
“寒露风”是晚稻的大敌
  据介绍,“寒露风”是指秋季冷空气侵入后引起显著降温,使水稻减产的低温冷害。在我省多发生在寒露节气前后,故名“寒露风”。它是影响我省晚稻生产最常见的主要气象灾害,只要“寒露风”一刮,晚稻的扬花、授粉、受精和灌浆都会受到影响,稻穗的秕粒增加,结实率大幅下降;“寒露风”发生厉害的地方,会造成晚稻青枯死,故有“秋分不出头,割了喂老牛”的农谚。“寒露风”发生的指标是指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或以上<20℃和<22℃作为粳稻和籼、杂交稻抽穗开花期冷害指标。据省气候中心预测,进入10月份,影响我省的冷空气将逐渐活跃,气温变化幅度将增大,由于前期气温较高,因此寒露前后,降温幅度将会较大,极有可能受较强冷空气或寒潮影响,出现“寒露风”。
  省气候中心的专家介绍说,“寒露风”也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冷空气很强,它从北方长驱直入,这种天气的特征是比较干冷,降温明显,空气干燥,风很猛,而且昼夜温差大;第二种情况是北方冷空气南下时,在南方遇到了逐渐减弱的暖湿气流,冷暖空气一交锋,再加上足够的水汽,低温阴雨天气便出现了。这两种天气,都是晚稻的大敌。
烤田、灌水是预防“寒露风”的有效措施
“寒露风”这么厉害,那么,该如何防范呢?农气专家介绍,要做到未雨绸缪,预防在先,有些地区的传统做法是烤田,就是适当让稻田晾一晾,不要长时间灌溉,这样控制稻秧高节位分蘖,促使晚稻早发早熟;同时,施好肥料,对易遭“寒露风”危害的水稻,要追施钾肥,提高稻秧的抗寒能力。
  除了这两点,农民朋友还应收听天气预报,在气象部门预报了“寒露风”天气后,要及时给稻田灌水,采取深水灌溉、日排夜灌方式,用水调温、调湿,改善田间小气候,尽量减少低温对晚稻抽穗产生的影响。此外,各地还应运用当地历年“寒露风”发生规律,进行科学预测,合理安排生产,比如,在“寒露风”发生早的年份可多种些早熟品种,晚的年份则可多种些晚熟品种,这样便可尽量避开“寒露风”的危害了。
  省气候中心预测,寒露过后,今年影响我省的灾害性天气如低温冻害、冷空气等的次数和强度将较常年偏多、偏强。因此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防灾减灾。同时,根据当前较适宜天气情况,加强冬闲田开发,扩大冬种面积,实现“绿色过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