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农企对接,双赢的选择

  □本报记者 陈鎏琰
  “我们企业常年需要大量的荷兰豆和刀豆,你们合作社能够保证及时供货吗?”“我们的农业现代园区需要建设2000多亩早茶基地,你们企业有没兴趣投资?”……9月28日,全省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产品基地对接会暨农业“两区”招商项目推介会在衢州举行,作为已连续4年举办的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盛会,正越来越强地展现出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本届对接会共签约15个项目,成交金额2.9亿元,涉及养殖量458万头(羽)、各类农产品1.32万吨。
好卖又价高才是真道理
“我们合作社有2000亩的草莓,假如能够让草莓全部进入超市,一亩地能够挣4万元以上。”建德市红群草莓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红群伸出手指比划道,今年上半年最后一批草莓,社里供给麦德龙超市的价格为每公斤33.6元,比进入农贸市场整体利润高一倍以上。“有了农企对接,不用考虑销售,大家可以专心种菜,面积又有增加了。”江山市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霖说,即使今年农资普遍涨价,市场行情相对低迷,社里基地的效益仍可达近万元,现在,合作社90%的蔬菜直接销往超市。
  有些农民着急如何卖掉农产品,而有些农民却头疼该把农产品先卖给谁,椒江区鸿绿瓜菜专业合作社蔬菜生产基地的负责人杨再能就是其中一个。“现在我常常要为各地催着发货的订单发愁,也算是愁并快乐着。”杨再能开玩笑道。
  他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基地共有2000多亩地,社员100多人,主要生产大白菜、卷心菜、红茄、番茄、黄瓜等,并注册了“马家湾”商标。“这次来,一是想了解下我省农企的情况,二来是想看看有没有合作加工的机会。”杨再能说,合作社正在考虑往蔬菜加工方向发展,希望能找到合作企业。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认为,农超对接、农企对接不仅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帮助农户解决了“卖难”问题,还有利于实现农产品质量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
农企对接旨在双赢
  农企对接受益的不但是农民,企业也乐在其中。
  对接会上,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就成功与常山县龙翔养殖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签订了合作协议,约定收购两万头生猪,涉及金额近4000万元,“随着人们对猪肉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和企业屠宰加工业务的逐步扩大,我们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安全、优质的生猪供应基地。”“青莲”副总经理金爱明告诉记者,在同“龙翔”洽谈后,对其生态化的养殖方式十分感兴趣,而“龙翔”生猪场也正想找个长期稳定的销售商,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本届对接会与以往最大的区别,就是各地都推出了当地“两区”建设项目,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农业龙头企业前去投资。嘉兴万好食品有限公司了解到衢州柯城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内已建立蔬菜生产基地6000亩,无公害蔬菜、食用菌、优特水果等农业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时,立刻有了去当地建设冷库、净菜加工生产线和蔬菜检测中心等基地的配套服务中心的想法。
  “保证农产品质量和货源供应,是完善农企双方合作机制的关键。”有关人士表示,畅通农企、农超对接渠道,给农民提供一条长期稳定丰收的途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政府搭台甚为关键
  农企对接,需要政府来搭台,近年来我省农企对接活动一年比一年火爆,与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努力息息相关。
  “要真正让农民稳定增收,农企对接、‘两区’招商工作必须继续抓好!”省政府副秘书长陈龙表示,农企对接会不但能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也是稳定“菜篮子”市场、推进“两区”建设的有效举措。“衢州、丽水地区生态优良、农业资源丰富,是我省重要的农业产区,有序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该地对接,有利于向当地输送现代农业经营理念、方式、技术等,加快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陈龙认为,加强农企对接也是解决“菜篮子”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可通过促进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使居民得实惠、农民促增收。
  据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介绍,去年以来,我省各地积极利用农业“两区”平台,加强农业招商引资,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树立了一批典型。如湖州市以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大力引进外资、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去年该市10大综合区内已引进建设主体22个,投入建设资金1.35亿元。慈溪市着眼招商带动,在杭州湾现代农业综合区引入世界500强企业泰国正大集团等5家国内外大型农业企业落户,累计完成招商引资 31.5亿元。“农企对接需要政府扶其上马,还要再送一程,使之尽快适应市场。”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还将加大对合作社、基地参与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的政策支持,不断拓宽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渠道,鼓励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对接关系,同时要支持农业主体进驻“两区”,建设冷链系统、加工配送、检验检测等配套设施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