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版:农作

缙云循环利用废物

千亩桑枝化身菌棒出鲜菇

  这段时间,缙云县珍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菇棚里,一排排菌棒上长满了杏鲍菇,六七十个采摘工24小时轮班开采,却还是赶不上发货进度。“我们把桑枝作为菌棒原料培养杏鲍菇,不仅发菌速度快,而且产量和品质都有了很大提高。”合作社理事长蔡俊冲告诉笔者,现在平均每天采收杏鲍菇近3吨,价格达到了12元/公斤。
  作为省蚕桑“西进工程”的八个重点县之一,缙云全县现有桑园面积4.3万亩,每年修剪产生大量桑枝,这些桑枝除少量用于烧火外,绝大部分是腐烂于野外。自2008年10月以来,缙云县珍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开始应用桑枝作食用菌栽培原料的生产试验,并在杏鲍菇培育上获得成功。
  “桑枝里面含有纤维素,营养成分比一般木屑要高,是培养种植食用菌的好材料!”试验一成功,就让当地及周边的人们对桑枝有了全新认识。而400元/吨的桑枝收购价,更是提高了村民们的积极性,合作社在当地便发展了5个桑枝收购户,建立起专业的收购网络。
  此外,蔡俊冲还带领部分社员来到福建省古田县以及省内的淳安县两地进行技术考察,并成功引进了全套桑枝粉碎设备,破解了桑枝利用粉碎难题,日产桑枝木屑达到2~3吨。如今,合作社一年就可消耗桑枝50多万公斤,解决了1000多亩桑园桑枝的出路,同时杏鲍菇实现了规模化培育,一年四季都出产鲜菇。
  除了利用废弃桑枝,合作社在废菌棒上也下足了功夫。通过把生产后的废菌棒按10%比例添加再利用作为菌棒原料,仅此一项全年就可节省原料250吨,节约开支10多万元。合作社还购置了生物质蒸汽锅炉,将产后废包作灭菌用燃料,或把废料废包无偿送给周边农户作有机肥还田。
利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